雊鵒
成語(Idiom):雊鵒(gòu yù)
發音(Pronunciation):gòu yù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或事物美好、高尚。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雊鵒原指古代禮儀中用來祭祀神靈的美麗鳥類,后來引申為形容人或事物美好、高尚。成語中的“雊鵒”意指人或事物的美好品質或高尚品德,具有褒義。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夸獎人的品德高尚、才華出眾、美麗動人等方面。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的道德操守或者某個事物的優秀品質。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成語“雊鵒”源于《漢書·文帝紀》中的一則故事。據說,西漢時期,漢文帝劉恒曾經得到一個雊鵒,非常珍貴美麗。文帝將雊鵒賜給了自己的寵臣曹參。后來,曹參被貶至南方,文帝派人去探望他,曹參寫信回答說:“南方有魚有鳥,有雊鵒。”這樣的回答讓文帝感到曹參的高尚品質,因此成語“雊鵒”就有了美好、高尚的含義。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雊鵒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雊”和“鵒”兩個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品德高尚,真是一只雊鵒。
2. 這幅畫的色彩斑斕,真是一幅雊鵒之作。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雊鵒”這個詞語的發音與“高于”的發音相似,來幫助記憶其含義。同時,可以將“雊鵒”與美麗、高尚的形象進行聯想,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記憶這個成語的意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關于成語的起源和使用方法,可以閱讀相關的成語故事和詞典。同時,積累更多的成語,可以幫助提高語言表達的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是我們班的雊鵒,每次都取得很好的成績。
2. 初中生:她的舞蹈技藝真是一只雊鵒,每個動作都優美動人。
3. 高中生:這篇文章的文字流暢、深入,是一篇真正的雊鵒之作。
4. 大學生:他的慷慨解囊,幫助了很多需要幫助的人,真是一位雊鵒般的慈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