嗚咽
成語(Idiom):嗚咽(wū yè)
發音(Pronunciation):wū yè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哭泣聲音悲傷凄厲。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嗚咽是指哭泣時發出的聲音,通常用來形容哭聲凄厲、悲傷的情緒。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描述悲傷、傷心、痛苦等情緒的表達。比如在失去親人、分手、受到重大打擊等情況下,人們常常會嗚咽。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左傳·僖公十二年》有記載:“君子之于人也,哀而不傷,樂而不蕩,嗚咽而不泣。”這句話出自孔子的弟子顏淵的《子貢問禮》。這句話意思是說,君子對人的悲傷要表達出來,但不能過于沉湎其中。從這里延伸出來,嗚咽成為了表達悲傷的形容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嗚咽是一個形容詞,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她聽到這個消息后,不禁嗚咽起來。
2. 在葬禮上,親人們紛紛哭泣嗚咽,場面十分悲傷。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聯想到嗚咽的聲音,像是人在哭泣時發出的凄厲聲音,因此嗚咽這個詞可以很容易地與哭泣的場景聯系起來,幫助記憶其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相關成語,如“淚流滿面”、“悲痛欲絕”等,來拓展對悲傷情緒的描述。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聽到老師講述動物被虐待的故事,小明不禁嗚咽了起來。
2. 初中生:在電影院看到主人公被背叛的情節,小紅忍不住嗚咽了起來。
3. 高中生:考試成績公布后,小玲失望地嗚咽了一聲。
希望以上學習指南對你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