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謹
基本解釋
(1).不敬慎;不小心。《管子·侈靡》:“使人君不安者屬際也,不可不謹也。”《舊唐書·柳宗元劉禹錫傳論》:“蹈道不謹,眤比小人。” 清 王韜 《淞隱漫錄·陸碧珊》:“兩家書札往來,輒以女婢 紅于 為鴻雁, 紅于 偶不謹,為父女所得,大詫,絶不許女再往生家。”
(2).指行為放蕩。《續資治通鑒·宋英宗治平三年》:“郡兵番戍,室家留營多不謹,夫歸輒首原, 抗 ( 蔡抗 )下令,悉按以法,戍兵感之。”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土地夫人》:“不知何物淫昏,遂使千古下謂此村有污賤不謹之神。”
(3).舊時考核官吏的條款之一,謂所作之事不合為官體統。 明 沉德符 《野獲編·禮部一·思詔冠帶之濫》:“至如近日辛亥之察,時論共雪七人之枉,於是有列不謹條中者,亦登薦剡。” 清 周亮工 《書影》卷八:“ 明 初舊制,吏部考察,但老疾、罷軟、貪酷、不謹四條。”
成語(Idiom):不謹
發音(Pronunciation):bù jǐ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不認真、不細心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不謹是指人不認真、不細心,做事不仔細考慮、處理。這個成語強調了做事應該謹慎,不應該馬虎草率。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不謹常用于貶義,形容一個人的工作態度不端正、不負責任,或者指某種行為的不慎重。可以用于批評他人的不負責任或者自我警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不謹的故事起源并不明確,但它在古代文獻中有廣泛的使用。這個成語的含義和用法都比較直觀,所以并沒有特定的故事來解釋它的起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不謹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不”表示否定,謹”表示謹慎、小心。成語的結構簡單明了,容易理解和記憶。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工作不謹,經常出錯。
2. 這個項目需要謹慎處理,不能不謹。
3. 他的學習態度太不謹了,總是馬馬虎虎。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記憶不謹這個成語可以通過以下方式:
1. 將“不”和“謹”兩個字分開記憶,不表示否定,謹表示謹慎,兩個字形成對比,強調了不謹的含義。
2. 想象一個人在工作中馬馬虎虎、不細心的樣子,將不謹的形象與這個成語聯系起來。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不謹相關的成語,如“馬虎”、“粗心大意”等,可以進一步豐富詞匯的應用。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不謹地寫作業,老師批評了我。
2. 初中生:他在考試中不謹,所以考得很差。
3. 高中生:他對待工作不謹,不適合做領導。
4. 大學生:在實驗室工作要非常謹慎,不能有絲毫的不謹。
5. 成年人:工作中一定要謹慎處理問題,不能因為不謹而導致失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