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茲
基本解釋
(1).在此?!稌けP庚上》:“我王來,既爰宅于茲?!?孔 傳:“言 祖乙 已居於此?!?明 胡應麟 《詩藪·遺逸中》:“殘珠剩玉,淪沒淵海,能亡三嘆?因識其目于茲云?!?br>(2).于今,至今。 漢 東方朔 《非有先生論》:“虛心定志,欲聞流議者,三年于茲矣?!?晉 潘岳 《懷舊賦》:“不歷 嵩丘 之山者,九年于茲矣?!?唐 韓愈 《祭侯主簿文》:“我狎我愛,人莫與夷,自始及今,二紀于茲。”
(3).當今,今世?!?a href="/r_ci_58d1eed5454391b69e018cee266e33d7/" target="_blank">漢書·司馬相如傳》:“休烈顯乎無窮,聲稱浹乎于茲。” 顏師古 注:“于茲,猶言今茲也?!?br>吁嗟;嘆息。 漢 蔡邕 《玄文先生李子材銘》:“于茲先生,秉德恭勤。”
(1).至今。《史記·樗里子甘茂列傳》:“今臣生十二歲於茲矣。” 南朝 梁 任昉 《天監三年策秀才文》:“朕立諫鼓、設謗木,於茲三年矣?!?br>(2).在此。 南朝 齊 王儉 《褚淵碑文》:“執銓以平,御煩以簡。 裴楷 清通, 王戎 簡要,復存於茲。”
成語(Idiom):于茲
發音(Pronunciation):yú z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此時此地;在這里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于茲是一個古代漢語成語,由兩個字組成。于表示“在”、“于”,茲表示“這里”、“此地”。合在一起表示“此時此地”、“在這里”。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于茲常用于描述某事發生的具體時間和地點,強調事情發生的具體情境??梢杂糜诳谡Z和書面語中。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據史書記載,于茲最早出現在《史記·秦始皇本紀》中,原文是“于茲乃至于南河之濱”。這句話描述了秦始皇在南河邊建造宮殿的情景。后來,“于茲”逐漸演變為一個獨立的成語,用于表示“此時此地”。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成語“于茲”由兩個字組成,沒有固定的詞序,但通常以“于”開頭。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我們終于在于茲見面了。
2. 在這個重要的歷史時刻,我謹以此書獻給于茲。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于茲”與“此時此地”相對應來記憶。此外,可以嘗試將“于”字與“在”字聯系起來,將“茲”字與“這里”聯系起來,以幫助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學習其他與時間和地點相關的成語,如“彼時此地”、“今朝此地”等,以擴展詞匯量和理解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于茲遇到了一只小貓。
2. 初中生:于茲之際,我才意識到自己有多重要。
3. 高中生:于茲之間,我決定追逐自己的夢想。
4. 大學生:于茲之地,我開始了新的學習生活。
5. 成年人:于茲之時,我想起了過去的種種。
希望以上學習指南對您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