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推
基本解釋
(1). 唐 代官名。職位在節度推官之下。《資治通鑒·唐穆宗長慶三年》:“ 愬 餌其藥頗驗,遂有寵,署為牙推。” 胡三省 注:“牙推,在節度推官之下。”
(2).亦作“ 牙椎 ”、“ 牙槌 ”、“ 牙搥 ”。對醫、卜、星、算等術士的稱呼。 元 關漢卿 《拜月亭》第二折:“怕不大傾心吐膽,盡筋竭力,把個牙推請;則怕小處盡是打當。” 元 馬致遠 《岳陽樓》第三折:“我穿著領布懶衣,不吃煙火食,淡則淡淡中有味,又不是坐崖頭打當牙椎。” 元 石德玉 《秋胡戲妻》第二折:“怕不待要請太醫,看脈息……赤緊的當村里都是些打當的牙槌。” 元 無名氏 《劉弘嫁婢》第二折:“他背地里使心機,尋箇打當的牙搥。”《劉知遠諸宮調·知遠走慕家莊沙佗村入舍》:“便問陰陽牙推,揀擇個吉日。”
成語(Idiom):牙推
發音(Pronunciation):yá tu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推崇、稱贊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牙推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牙”指的是牙齒,“推”指的是推舉、推崇。牙推的含義是推崇、稱贊某人或某事物。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牙推通常用于表達對某人或某事物的贊美和推崇之情。可以用于夸獎他人的優點、稱贊某個作品的精彩之處,或者表達對某個事情的認同和支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牙推一詞最早出現在《論語·子罕》一章中。孔子說:“君子不器。”其中,“器”指的是容器。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君子不是一個空洞的容器,而是有內涵和品德的人。后來,人們將“君子不器”解釋為君子不需要通過容器來展示自己的才華和品德,因為君子的才華和品德是顯而易見的,不需要通過外在的東西來證明。所以,牙推的含義也就演變成了對某人或某事物的贊美和推崇。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牙推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四聲成語,其中“牙”是第一聲,而“推”是第三聲。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努力和才華真是令人牙推。
2. 這部電影的劇情和表演都很出色,值得牙推。
3. 我對他的創新精神和領導能力非常牙推。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牙”和“推”這兩個字形象化,將“牙”想象成一排整齊的牙齒,而“推”則想象成一個人在推舉、推崇這排牙齒。這樣的形象化記憶可以幫助記憶牙推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對成語感興趣,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常用的成語,了解它們的起源和用法。你可以通過查閱成語詞典、閱讀相關的故事和文章,或者參加成語學習班來提升你的成語水平。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今天表揚了我,我覺得自己好厲害,真想對自己說一句牙推。
2. 初中生:我最喜歡的歌手最近發了一首新歌,真的很好聽,我要給他牙推。
3. 高中生:這個科學家的研究成果真的很了不起,他的貢獻應該得到大家的牙推。
4. 大學生:我覺得這個項目的設計非常出色,我會向老師推薦并給予牙推。
5. 成年人:這位演員的表演真是精彩到位,我要對他的演技表示牙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