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牲
基本解釋
(1).古代用作祭品的五種動物。即牛、羊、豕、犬、雞。《左傳·昭公十一年》:“五牲不相為用。” 杜預 注:“五牲:牛、羊、豕、犬、雞。”《大戴禮記·曾子天圓》:“成五穀之名,序五牲之先后貴賤。”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洛水》:“帝游 洛水 之上,見大魚,殺五牲以醮之。”
(2).指麋、鹿、麏、狼、兔。《左傳·昭公二十五年》:“為六畜、五牲、三犧,以奉五味。” 杜預 注:“麋、鹿、麏、狼、兔。”
成語(Idiom):五牲(wǔ shēng)
發音(Pronunciation):wǔ shē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古代祭祀時所用的牛、羊、豬、雞、狗五種牲畜。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五牲是指古代中國祭祀時所用的五種牲畜,包括牛、羊、豬、雞、狗。在古代,祭祀是一種重要的宗教儀式,人們通過祭祀來祈求神靈的保佑和祝福。五牲作為祭祀的對象,代表了人們對神靈的敬意和虔誠。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五牲這個成語在日常生活中用得較少,更多地出現在文學作品或古代文化的描述中。它可以用來形容古代祭祀時所用的牲畜,也可以用來比喻一些珍貴而重要的東西。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五牲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祭祀活動。在古代中國,祭祀是一種非常莊重的儀式,人們會選擇牛、羊、豬、雞、狗等牲畜作為祭祀的對象。這些牲畜被視為神靈的供品,代表了人們的虔誠和敬意。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五牲是一個名詞性成語,由“五”和“牲”兩個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古代的祭祀儀式中,人們會用五牲來祭拜神靈。
2. 這個宮殿里擺滿了五牲,看起來非常莊重。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來記憶這個成語。想象古代祭祀時的場景,人們手持五牲向神靈祈禱,以此來幫助記憶成語的含義和用法。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對中國的古代祭祀文化感興趣,可以進一步學習相關的知識,了解古代祭祀的儀式和意義。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在古代,人們會用五牲來祭祀神靈。
2. 初中生:五牲代表了古代人們對神靈的敬意和虔誠。
3. 高中生:古代的祭祀儀式中,五牲被認為是神靈的供品,代表人們的虔誠和敬意。
4. 大學生:五牲這個成語可以用來比喻一些珍貴而重要的東西,需要我們倍加珍惜。
希望這份關于“五牲”詞語的學習指南能夠幫助你更好地理解和運用這個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