顫杖
成語(Idiom):顫杖(chànzhàng)
發音(Pronunciation):chàn zhà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顫動的拐杖,比喻老年人行動不便或體力衰退。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顫杖是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分別是“顫”和“杖”。顫指的是手或身體的輕微震動,杖指的是拐杖。顫杖這個成語比喻老年人行動不便,體力衰退,無法像年輕人一樣自由自在地走動。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顫杖這個成語常用于形容老年人行動不便或體力衰退的情況。可以用來形容年紀大的人在行動上有些困難,不如年輕人那樣敏捷。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顫杖這個成語最早出自明代文學家馮夢龍的《醒世恒言》中的《林則徐讓杖》一文。故事中,林則徐是明代的一位官員,因為年老體衰,行動不便,他便對人說:“朝廷用我,不如用顫杖。”從此,顫杖這個成語就被用來比喻老年人的行動不便和體力衰退。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語(顫杖)+ 動詞(用)+ 賓語(我)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爺爺年紀大了,走路只能倚靠顫杖。
2. 奶奶的手腳開始顫抖,需要使用顫杖才能行走。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年紀大的人手持一根顫動的拐杖,行動不便的樣子,以此來聯想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了解其他與老年人有關的成語,如“白發蒼蒼”、“暮年”等,進一步豐富對老年人生活和狀態的描述。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看到公園里的老奶奶手里拿著顫杖,走得很慢。
2. 初中生:我經常幫助顫杖的爺爺過馬路。
3. 高中生:爸爸年紀大了,走路都需要顫杖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