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罌缻
基本解釋
亦作“ 木罌缶 ”。用木柙夾縛眾罌缻而成的浮渡工具。《史記·淮陰侯列傳》:“ 信 乃益為疑兵,陳船欲渡 臨晉 ,而伏兵從 夏陽 以木罌缻渡軍。”《漢書·韓信傳》:“伏兵從 夏陽 以木罌缶度軍,襲 安邑 。” 顏師古 注引 服虔 曰:“以木柙縛罌缶以度也。”亦省稱“ 木罌 ”。 明 茅元儀 《武備志·軍資乘·濟水》:“木罌者,縛甕缶以為筏;甕缶受二石力,勝一人。甕間容五寸,下以繩勾聯(lián),編槍其上,形長而方,前置筏頭后置稍,左右置棹。”
成語(Idiom):木罌缻(mù yī fǔ)
發(fā)音(Pronunciation):mù yī fǔ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形容人心胸狹窄,思想狹隘,不肯容納別人意見的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木罌缻原為古代一種用木頭制成的酒器,形狀狹長,無法容納大量的酒。這個成語比喻人的心胸狹窄,不愿意接納他人的意見和觀點。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心胸狹窄的人,特別是那些不肯接受別人不同意見的人。可以用來批評那些固執(zhí)己見、思想狹隘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據(jù)說,戰(zhàn)國時期,齊國有個官員名叫公孫丑,他為人剛愎自用,不肯接納他人的意見。有一次,公孫丑在家里設(shè)宴招待客人,他用了一個木罌缻酒器,酒器狹長,無法容納大量的酒。客人們看到這個酒器都感到奇怪,紛紛勸他換個大一些的酒器,以便更好地招待客人。然而,公孫丑不聽別人的意見,堅持使用這個狹小的酒器。后來,這個故事流傳開來,成為形容心胸狹窄的成語。
成語結(jié)構(gòu)(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體部分為“木罌缻”,沒有明確的形容詞或動詞與之搭配。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思想太木罌缻了,完全不肯聽取別人的建議。
2. 這個領(lǐng)導是個木罌缻,只聽自己的,不肯接納別人的意見。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木罌缻”想象成一個狹長的酒器,用來裝酒,但容量很小。通過形象化的記憶,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其他與心胸狹窄、不肯接納他人意見相關(guān)的成語,如“井底之蛙”、“目光短淺”等,以擴展詞匯量和語言運用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是個木罌缻,不肯和我們玩在一起。
2. 初中生:她的思想真是木罌缻,總是不肯接受別人的觀點。
3. 高中生:那個老師太木罌缻了,從不聽取學生的意見。
4. 大學生:有些人的思想真是木罌缻,對新鮮事物總是持懷疑態(tài)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