閃縮
基本解釋
(1).猶閃爍。謂說話吞吞吐吐。 明 唐順之 《與洪方洲書》:“ 揚子云 閃縮譎怪,欲説不説,不説又説,此最下者,其心術亦略可知。”
(2).躲躲閃閃。粵劇《搜書院》第三幕:“奇怪!方才此人,神色不安,行藏閃縮,看來事有蹺蹊。”
(3).指心神不定。 梁斌 《紅旗譜》五三:“蟬在樹上叫得煩躁,他的心上閃縮不安。”
成語(Idiom):閃縮
發音(Pronunciation):shǎn suō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怯懦、膽小。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閃縮指的是人的心膽怯懦、畏縮不前的狀態。形容一個人膽小怯懦,缺乏勇氣和決心,不敢面對困難和挑戰。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通常用于形容一個人在面對困難、挑戰或危險時顯得膽小怯懦,不敢積極行動。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閃縮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戰國策·魏策一·春申君》一書中。故事講述了春申君向魏文侯推薦魏國的將領樂羊子,但樂羊子在面對敵軍時膽怯害怕,不敢前進。于是,春申君說:“樂羊子不過是閃縮之輩。”從此,閃縮成為了形容膽小怯懦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成語“閃縮”的結構是由兩個意義相近的詞語組成,其中“閃”表示畏縮、躲避,而“縮”表示退縮、收縮。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面對困難時總是閃縮不前,缺乏勇氣。
2. 面對挑戰,他顯得有些閃縮,不敢積極應對。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閃縮”聯想為一個人在面對困難時突然躲閃、退縮的形象,從而幫助記憶該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通過閱讀相關的文章、故事,或者觀看電影、電視劇等來進一步理解和運用這個成語。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當老師提問時,他閃縮在座位上,不敢回答問題。
2. 初中生:面對考試的壓力,他感到閃縮,不敢自信地展示自己的能力。
3. 高中生:在面試時,她顯得有些閃縮,不敢大膽地表達自己的觀點。
4. 大學生:在創業的道路上,面對困難和挑戰,他沒有閃縮,勇敢地迎接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