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招
成語(Idiom):供招
發音(Pronunciation):gōng zhāo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供招是指為別人提供機會或者為別人出謀劃策。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供招源自《左傳·哀公十五年》:“臣聞之,一人之智不能及眾智,眾智之所集,無不勝也。故曰:人莫不有其善者,而眾智之所集,無不勝也。”意思是一個人的智慧無法與眾人的智慧相比,但是眾人智慧的集合卻無所不能。因此,供招成語的意思是為別人提供機會或者為別人出謀劃策,借助眾人的智慧來取得成功。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供招這個成語通常用于形容一個人為別人提供機會或者出謀劃策的情況。比如,可以用來形容一個領導為下屬提供發展機會,或者一個朋友為另一個朋友出謀劃策。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左傳》是中國古代的一部史書,記載了春秋時期的歷史。供招這個成語的故事就來自于《左傳》中的一則故事。故事中,哀公是一個國君,他聽說一個人叫公孫朝很聰明,就派人去請他來做官。公孫朝被請來后,哀公把他安排在重要的職位上,讓他出謀劃策。公孫朝的智慧得到了充分的發揮,為哀公的國家做出了很多貢獻。這就是供招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供招是一個動賓結構的成語,其中“供”是動詞,意思是為別人提供;“招”是賓語,意思是機會或者出謀劃策。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領導供招,使得員工們能夠發揮出自己的才華。
2. 他總是樂于為朋友供招,幫助他們解決問題。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分解成語的結構來記憶供招這個成語。將“供”和“招”分開記憶,然后聯想到一個人為別人提供機會或者出謀劃策的情景,這樣就能夠記住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關于《左傳》中的故事,可以深入了解這個成語的起源和背景。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經常為我們供招,幫助我們解決學習上的問題。
2. 初中生:我感謝我的朋友為我供招,幫助我在考試中取得好成績。
3. 高中生:父母為我供招,幫助我選擇了適合我的大學專業。
4. 大學生:我希望能夠為社會做出貢獻,為他人供招。
5. 成年人:領導為我們供招,使得我們能夠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