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柄
成語(Idiom):脫柄 (tuō bǐng)
發音(Pronunciation):tuō bǐ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失去控制,無法掌控局面。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成語“脫柄”源于古代兵器長矛的柄脫落,使得長矛無法掌握,失去了控制和威力。引申為在某種情況下,人們失去了控制,無法掌控局面的狀態。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某人在某種情況下失去了控制,無法應對局面。可以用來形容個人行為、團隊合作、工作等方面的失控情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相傳戰國時期,有一位名叫孟嘗君的貴族,他是齊國的宰相。有一天,他在齊國國君面前犯了一個大錯,導致齊國陷入了危機之中。孟嘗君因為自己的失誤而感到非常愧疚,他決定自責并自我懲罰。于是,他用一根長矛刺入自己的腹部,以示懺悔。然而,由于他體力不支,長矛的柄脫落,使得長矛失去了控制。這個故事成為了“脫柄”的來源,意味著失去了控制。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賓短語,由“脫”和“柄”兩個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面對困難時完全脫柄了,無法做出明智的決策。
2. 這個團隊的領導者在遇到突發情況時脫柄了,導致整個項目陷入混亂。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脫柄”想象成一根長矛,當柄脫落時,長矛失去了控制。可以通過想象這個形象來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失去控制和無法掌控局面相關的成語,如“失控”、“失手”等。了解這些成語的含義和用法,可以幫助我們更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意思。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考試時脫柄了,忘記了很多知識。
2. 初中生:他在比賽中脫柄了,導致整個隊伍失去了勝利的機會。
3. 高中生:我做實驗時脫柄了,導致實驗失敗。
4. 大學生:他在面試時脫柄了,無法回答面試官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