訓民
基本解釋
教導民眾。《國語·魯語上》:“夫諸侯之患,諸侯恤之,所以訓民也。” 韋昭 注:“訓,教也。教相救恤也。” 晉 桓溫 《薦譙元彥表》:“是故上代之君,莫不崇重斯軌,所以篤俗訓民,靜一流競。” 宋 徐鉉 《蔣莊武帝冊》:“稽古皇極,訓民事神,詔大號以崇正真之風,垂大名以紀昭明之德。”
成語(Idiom):訓民
發音(Pronunciation):xùn mí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教育人民,使其有所進步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訓民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訓”意為教育,引導,教訓;“民”意為人民,指大眾。訓民的基本含義是通過教育和引導,使人民有所進步和提高。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訓民一詞常用于描述教育、培養和引導人民的過程和目標。它可以用來形容政府、教育機構或個人對人民進行教育和培養的行為,也可以用來形容一種社會氛圍或價值觀,鼓勵人民自我提高和進步。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訓民一詞最早出現在《史記·五帝本紀》中,記載了黃帝時期的一位賢人,名叫訓民。訓民為人謙和善良,他通過教育和引導人民,使人民的道德水平和文明程度得到提升。后來,人們將他的名字作為成語,用來形容教育和引導人民的行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語 + 動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旨在訓民,提高人民的素質和能力。
2. 這位教師用心訓民,關注每個學生的發展,并激勵他們追求卓越。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訓民”拆分為“訓”和“民”,并與“教育”和“人民”聯系起來。可以通過想象一個教育者在引導和培養人民的形象,來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有關中國古代教育和文化的知識,可以深入了解訓民成語的背景和使用場景。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每天都在訓民,幫助我們學習知識和培養好習慣。
2. 初中生:學校組織了一次社會實踐活動,目的是為了訓民,讓我們了解社會的各種問題和挑戰。
3. 高中生:我們班級開展了一次互助學習小組,互相訓民,共同進步。
4. 大學生:作為大學生,我們應該積極參與社會實踐和志愿服務,為社會做出貢獻,訓民。
希望這個學習指南對你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