齏粉
成語(Idiom):齏粉
發音(Pronunciation):jī fě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破碎、破敗不堪。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齏粉是由“齏”和“粉”兩個詞組成的,其中,“齏”指的是破碎不堪的樣子,“粉”指的是碎粉末。這個成語形容事物或狀態非常破敗,毫無完整性和價值。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齏粉這個成語常用于形容人或事物的破敗、殘破不堪的狀態。可以用來形容建筑物、藝術品、文物等的破損、殘破;也可以用來形容人的心情低落、身體疲憊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齏粉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左傳·昭公九年》中。據說,春秋時期,齊國國君昭公曾經出征宋國,戰敗回國后,心情極度沮喪。他在宮中的一間屋子里,看到了一堆齏粉,覺得這是對自己失敗的無情嘲諷,于是更加悲傷。因此,人們用“齏粉”來形容破敗不堪的狀態。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座古老的廟宇已經年久失修,變得齏粉不堪。
2. 這幅名畫曾經是一件珍貴的藝術品,但現在卻只剩下了齏粉。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齏粉”聯想成一堆被破壞的粉末,形象地展現出破敗不堪的狀態。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形容破敗不堪的成語,如“殘破”、“摧殘”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8歲):我不小心把餅干弄碎了,現在它變成了齏粉。
2. 初中生(14歲):這個廢棄的建筑物已經齏粉不堪,無法修復了。
3. 高中生(17歲):考試前夜,我已經學習到精疲力盡,感覺自己像齏粉一樣。
希望這個學習指南能幫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記憶“齏粉”這個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