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脆棗
發音(Pronunciation):cuì zǎo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事物容易破碎或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脆棗是由“脆”和“棗”兩個詞組成的成語。脆指易碎、易破,棗指具有一定硬度的水果。脆棗形容事物容易破碎,也比喻人心思細膩,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物品脆弱易碎,也可以用來形容人的性格容易受到外界影響。例如,可以用來形容某個建筑物質量不好,容易坍塌;也可以用來形容某人的情緒容易受到他人的影響。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脆棗的起源故事并不明確,但根據古代文獻記載,脆棗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左傳·隱公二十四年》中。故事講述了齊國的隱公在位時,國內發生了一次大旱災,導致莊稼歉收,人民生活非常艱難。隱公聽說隔壁的宋國并沒有受到旱災的影響,于是派人去宋國學習他們的農業技術。回來后,齊國的人們開始種植棗樹,并且很快收獲了大量的棗子。然而,由于棗子太脆,很容易破碎,所以無法遠銷。這個故事中的脆棗成為了后來形容事物脆弱易碎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體部分是“脆棗”,沒有其他修飾成分。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玻璃杯很脆棗,小心別摔碎了。
2. 她是個脆棗,稍微一點風吹草動就會受到影響。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與水果相關的形象聯想來記憶這個成語。想象一個脆棗,當你輕輕一捏,它就會破碎。這個形象可以幫助你記住脆棗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脆弱易碎相關的成語,如“瓷器活兒”、“紙上談兵”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媽媽買了一盒脆棗,我一不小心就把它們都摔破了。
2. 初中生:他是個脆棗,稍微一點壓力就會崩潰。
3. 高中生:這個項目的成功與否就看我們的團隊是否像一個整體,而不是一群脆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