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衙
基本解釋
午時官吏集于衙門,排班參見上司。亦用以形容午間群蜂飛集蜂房之狀。 元 金涓 《春日過繡湖》詩:“茅菴兀坐無餘事,靜看游蜂報午衙。”
成語(Idiom):午衙(wǔ yá)
發音(Pronunciation):wǔ yá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午飯時間,也用來比喻事情的關鍵時刻。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午衙源于古代官府的作息時間,正午時分是官員們休息用餐的時間。因此,午衙也代表了官府辦公的關鍵時刻,也可用來比喻事情的關鍵時刻。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午衙常用于形容某個事件或決策的關鍵時刻,也可用來形容某個人在關鍵時刻的表現。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午衙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明代文學家馮夢龍所著的《喻世明言》中的《司馬青衫淚血染》一文中。故事講述了一個忠厚老實的官員在午衙期間,因為臨時接到一起重要案件而無法就餐,最終在關鍵時刻處理好了案件。這個故事成為了午衙這個成語的來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午衙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四聲成語,其中“午”是名詞,表示中午;“衙”是名詞,表示官府。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這個項目的午衙期間,我們需要集中精力解決問題。
2. 這個決策將在明天的午衙時刻宣布。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午衙與午飯時間聯系起來,想象官員們在正午時分休息用餐的場景,以幫助記憶午衙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時間相關的成語,如“黃昏”、“拂曉”等,以擴展對成語的理解和應用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在午衙的時候,吃了一碗熱騰騰的面條。
2. 初中生:老師在午衙期間給我們上了一堂重要的課程。
3. 高中生:考試前的午衙是我們復習的關鍵時刻。
4. 大學生:在午衙期間,我和同學們討論了如何完成這個項目。
5. 成年人:在午衙時刻,我接到了一個緊急的工作任務,需要立即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