僮仆
成語(Idiom):僮仆(tóng pú)
發音(Pronunciation):tóng pú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仆人、奴仆。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僮仆是指古代的仆人或奴隸,一般是指在家庭中為主人效勞的下人。這個成語的含義也可以引申為被人操縱或控制的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可以用來形容被人操縱或控制的局面,也可以用來指代仆人或奴隸。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莊子·大宗師》中有一則寓言故事,講述了一個主人和僮仆的關系。主人對僮仆說:“你看那棵大樹上的果子,你去搖樹,果子就會掉下來?!辟灼桶凑罩魅说脑捜u樹,但果子并沒有掉下來。主人看到了僮仆的尷尬,便笑著對僮仆說:“你懂得搖樹的方法,但你不懂得果子是什么時候掉下來的?!边@個故事告訴我們,有時候被人操縱的人可能只知道如何去做某件事,但并不了解其中的原理。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體部分是“僮仆”,沒有修飾成分。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公司里就像是老板的僮仆,什么事都聽從老板的安排。
2. 這個政府對待公民的態度就像是對待僮仆一樣,完全不尊重人權。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來記憶這個成語??梢韵胂笠粋€仆人或奴隸在為主人服務的場景,以及被操縱或控制的局面,這樣可以幫助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相關的成語和詞語,例如“奴仆”、“仆人”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我的爸爸媽媽是我的僮仆,他們每天都幫我打掃房間。
2. 中學生(13-18歲):在這個社會上,有些人被貧困所迫成為了別人的僮仆。
3. 大學生(19-22歲):在這個競爭激烈的就業市場上,很多畢業生成為了公司的僮仆,為了工作只能聽從上司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