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攻
基本解釋
◎ 火攻 huǒgōng
[fire attack] 用火燒法攻擊敵軍
英文翻譯
1.fire attack (using fire as a weapon against enemy personnel and installations)
詳細解釋
(1).用火攻擊敵軍的戰術。《孫子·火攻》:“凡火攻有五:一曰火人,二曰火積,三曰火輜,四曰火庫,五曰火隊。”《三國志·吳志·黃蓋傳》:“ 建安 中,隨 周瑜 ,拒 曹公 於 赤壁 ,建策火攻。”《宋史·兵志九》:“宜倣古制造戰船,以運轉輕捷安穩為良。又習火攻,以焚敵舟。” 清 魏源 《海國圖志·籌海篇一》:“吾之所以御敵者不過二端:一曰礮擊,二曰火攻。”
(2).中醫用熱性藥或灼艾治病的方法。 漢 張仲景 《金匱要略·痙濕暍病》:“濕家,身煩疼,可與麻黃加術湯,發其汗為宜,慎不可以火攻也。” 宋 陸游 《久病灼艾后獨臥有感》詩:“計出火攻傷老病,臥聞鳶墮嘆蠻煙。”
成語(Idiom):火攻(huǒ gōng)
發音(Pronunciation):huǒ gō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以火燒城,攻敵方陣地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火攻是指在戰爭中利用火焰作為武器,以燒毀敵方陣地或城市的戰術。這個成語比喻利用巧妙的手段、方法,使對方陷入困境或被迫采取某種行動。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火攻這個成語常用于形容在競爭或爭斗中采用一種巧妙的策略或手段,以達到戰勝對手或取得勝利的目的。可以用于商業競爭、政治斗爭、考試作弊等各種場合。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火攻最早出現在中國古代的《三國演義》中。故事講述了劉備與孫權聯手攻打曹操的故事。劉備在攻打曹操的城市時,采用了火攻的戰術,最終成功燒毀了曹操的船隊,取得了勝利。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火攻是一個動賓結構的成語,由“火”和“攻”兩個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商業競爭中,有時候需要采用火攻的策略,以擊敗對手。
2. 這個政治家善于運用火攻的手段,在選舉中一次次取得勝利。
3. 考試作弊是一種火攻的行為,但是最終會被揭穿。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火攻”與火焰燃燒的場景聯系起來,想象自己在戰場上利用火焰攻擊敵人,從而加深對這個成語的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了解更多關于中國古代戰爭策略的知識,如《孫子兵法》等著作,以及其他與火相關的成語,如“火燒眉毛”、“火上澆油”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在游戲中,我用火攻的方法打敗了對手。
2. 初中生:我們班級在籃球比賽中采用了火攻的戰術,最終贏得了比賽。
3. 高中生:為了取得好成績,我要利用火攻的策略來充分準備考試。
4. 大學生:在創業競爭中,我要運用火攻的手段,以擊敗競爭對手。
5. 成年人:政治斗爭中,運用火攻的策略可以獲得更大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