癯惙
成語(Idiom):癯惙(qú chuò)
發音(Pronunciation):qú chuò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消瘦憔悴,精神萎靡。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癯惙是一個形容詞,用來形容人病態消瘦、面容憔悴、精神萎靡不振的狀態。這個成語通常用于描述人因為疾病或困苦而造成的身體和精神上的虛弱。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可以用來形容人因為身體疾病、長期勞累、心理壓力等原因而變得消瘦、面容憔悴、精神萎靡不振的情況。可以用于描述一個人的身體和精神狀態非常差,無法正常工作或生活。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莊子·養生主》中有一段話:“膚寸而不知其極,九竅而不知其終,百節而不知其變,而況癯惙之形者乎?”這段話意思是說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只關注表面的事物,而不關注身體的極限、器官的終極狀態以及身體各部分的變化。其中,“癯惙”形容人的身體狀態的消瘦憔悴,意味著人們往往忽視自己身體的健康。因此,癯惙成為了形容人身體狀況差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這個成語由兩個漢字組成,沒有特殊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連續工作了幾個月,現在看起來癯惙得像個骷髏。
2. 她因為長期的抑郁癥,變得癯惙不振,精神狀況很差。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
1. 可以聯想成“瘦掉了”的意思,因為癯惙描述的是人消瘦憔悴的狀態。
2. 可以把“癯”讀成“去”,聯想成“去掉了一些東西,變得瘦弱”。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
1. 學習相關成語:憔悴不堪、形銷骨立、骨瘦如柴。
2. 學習相關詞匯:消瘦、身心俱疲、萎靡不振。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小學生(6-12歲):“他病了一場,現在看起來癯惙得像個骷髏。”
中學生(13-18歲):“她最近因為壓力太大,變得癯惙不振,需要好好休息一下。”
大學生及以上(18歲以上):“他連續加班了幾個月,現在的狀態癯惙不振,需要調整一下身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