譏調
基本解釋
譏嘲戲弄。《晉書·孫綽傳》:“ 綽 性通率,好譏調。嘗與 習鑿齒 共行, 綽 在前,顧謂 鑿齒 曰:‘沙之汰之,瓦石在后。’ 鑿齒 曰:‘簸之颺之,穅秕在前。’” 唐 范攄 《云溪友議》卷四:“自 賀秘書 知章 、 賈相 躭 、 顧著作 況 ,譏調 秦 之至于 陸君 者也。” 清 褚人穫 《堅瓠七集·白練裙》:“ 馬湘蘭 負盛名,與 王百穀 諸公為文字飲,頗不禮 應尼 。 應尼 與 吳非熊 輩作《白練裙》雜劇,極為譏調。”
成語(Idiom):譏調(jī diào)
發音(Pronunciation):jī diào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嘲笑或嘲諷他人的言辭或行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譏調是由“譏”和“調”兩個詞組成的成語。譏指嘲笑或諷刺,調指言辭或行為。譏調一詞形象地描述了嘲笑或諷刺他人的言辭或行為。這個成語通常用來形容某人以嘲諷或譏笑的方式對待他人的不幸或失敗。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在日常生活中,譏調常常用于描述某人對他人的不幸或失敗表示嘲笑或諷刺。它可以用于諷刺社會現象、嘲笑他人的過失或失敗,或者用來表達對他人不幸的幸災樂禍的心態。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譏調一詞最早出現在《左傳·襄公二十一年》一書中,記載了一位叫做子產的賢人因為被人譏笑而感到羞愧。這個故事成為了譏調成語的起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譏調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四字成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總是喜歡用譏調的口吻評論他人的失敗。
2. 她對別人的不幸總是充滿了譏調和嘲笑。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記憶譏調這個成語可以使用以下技巧:
- 將“譏”字和“調”字分別記憶,然后聯想它們的含義和發音。
- 創造一個與譏調有關的故事或場景,將成語的含義融入其中。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
- 深入研究中國文化中的其他成語,了解它們的含義和用法。
- 閱讀相關的文學作品或新聞報道,了解譏調在實際應用中的例子。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用譏調的語氣嘲笑了同學的筆記本電腦。
2. 初中生:她用譏調的方式對待別人的失敗,讓大家都感到很不舒服。
3. 高中生:老師用譏調的口吻批評了我們的考試成績,讓我們感到很沮喪。
4. 大學生:這個喜劇演員擅長用譏調的方式諷刺社會現象,引起了觀眾的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