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解釋
- [釋義]
(1)(名)名作家的著作。
(2)(名)名作家。他真是一個~。(作賓語) - [構成] 偏正式:大手(筆
詳細解釋
詞語解釋
dà shǒu bǐ ㄉㄚˋ ㄕㄡˇ ㄅㄧˇ大手筆(大手筆)
◎ 大手筆 dàshǒubǐ
(1) [calligraphy of an authority]∶舊指有關朝廷大事的文字
(2) [well-known writer]∶指名作家,也指名家的作品
詞語解釋
dà shǒu bǐ ㄉㄚˋ ㄕㄡˇ ㄅㄧˇ大手筆(大手筆)
(1).指朝廷詔令文書等重要文章。后亦指杰出的文辭、書畫。《晉書·王珣傳》:“ 珣 夢人以大筆如椽與之,既覺,語人云:‘此當有大手筆事。’俄而帝崩,哀冊諡議,皆 珣 所草。”《陳書·徐陵傳》:“ 世祖 、 高宗 之世,國家有大手筆,皆 陵 草之。” 清 宣鼎 《夜雨秋燈錄·迦陵配》:“﹝ 李太守 ﹞閒步殿上,觀西天像,突見墨荷,驚為 八大 再來人,問誰之大手筆。”
(2).稱工于文辭有大成就的人。 唐 白居易 《馮宿除兵部郎中知制誥制》:“吾聞 武德 暨 開元 中, 顏師古 、 陳叔達 、 蘇頲 稱大手筆。” 宋 何薳 《春渚紀聞·作文不憚屢改》:“雖大手筆,不以一時筆快為定而憚於屢改也。” 陳毅 《湖海詩社開征引》:“若無大手筆,誰堪創世紀?”
(3).手面闊綽的人。《負曝閑談》第十五回:“ 金慕暾 又是個大手筆,整把銀子撒出來,毫無吝色。”
成語(Idiom):大手筆
發音(Pronunciation):dà shǒu bǐ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做事豪邁、氣魄宏大,手段或規模大得超乎尋常。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形容做事情大膽、大氣,不拘小節,有大的作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可以用來形容人的行事作風、計劃或行動的規模大,超出常規。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相傳東漢末年,曹操在征討黃巾軍時,為了給士兵發放糧食,曹操親自拿起大筆寫下了“百萬糧草”四個字,形容他的決心和氣魄。后來,這個成語就用來形容做事情大膽、大氣的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商業領域的成功,完全是靠著他的大手筆和敏銳的市場洞察力。
2. 這個項目的投資規模非常大,是一次真正的大手筆。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大手筆”與做事大膽、大氣的形象聯系起來,形成聯想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其他與“大手筆”相似的成語,如“大智若愚”、“大公無私”等,以擴展詞匯量和理解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要在學校的文藝演出上表演魔術,給大家留下一個大手筆。
2. 初中生:我們班級要舉辦一場大型運動會,為了讓大家都參與進來,我們要籌備一個大手筆的開幕式。
3. 高中生:我們學校要舉辦一場慈善義賣活動,希望能夠籌集到一筆大手筆的善款,幫助貧困地區的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