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白土茯苓
發音(Pronunciation):bái tǔ fú lí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的品質或能力原本很好,而受到外界環境的限制或壓迫而無法展現。比喻有才能的人因受制約而無法施展才華。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白土茯苓,白色的土壤中生長的茯苓。茯苓是一種中藥材,具有清熱利濕、健脾和胃的功效。成語“白土茯苓”比喻有才能的人由于外界環境的限制而無法施展才華。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有才能的人受到制約或壓迫,無法充分發揮才華的情況。可以用來表達對人才的珍惜和對環境的不利影響的擔憂。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成語“白土茯苓”出自明代劉基的《世說新語·文學》。故事中,劉基的學生陳思因為家境貧寒,無法獲得良好的教育資源,無法施展自己的才華。劉基用“白土茯苓”來形容陳思,表達了對他才能的惋惜和對環境的不利影響的憂慮。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體部分是“白土茯苓”,意思是指人的才能受限制。這個成語是一個比喻,通過茯苓這種中藥材來象征有才能的人,通過白土來象征外界環境的限制。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本是一位天才,可惜被家庭的貧困所限,成了一顆白土茯苓。
2. 這位藝術家有著出眾的繪畫才華,可惜在這個小城市里成了一塊白土茯苓。
3. 他的音樂才華無人能及,可惜因為社會的偏見,成了一株白土茯苓。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白土茯苓”與才華橫溢的人相連想象,想象這些人像茯苓一樣生長在白色的土壤中,無法展現自己的才華。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關于中國成語的使用和起源,可以閱讀相關的成語故事和解釋。同時,通過學習相關的中藥材的功效和用途,可以更好地理解成語的比喻意義。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們本來是一群有才華的學生,可惜在這所學校里成了一片白土茯苓。
2. 初中生:這位畫家的繪畫才華很高,可惜因為家庭原因,成了一塊白土茯苓。
3. 高中生:他們原本是一群有潛力的運動員,可惜因為訓練條件的限制,成了一片白土茯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