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火
基本解釋
(1).途中午休用飯。《京本通俗小說·拗相公》:“日光將午,到一村鎮。 江居 下了驢,走上一步,稟道:‘相公,該打中火了。’”《警世通言·宋小官團圓破氈笠》:“老爺優待他忒過分了,與他同坐同食;舟中還可混帳,到陸路中火歇宿,老爺也要存個體面。”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記·滇游日記二》:“再東盤北嶺之南,三里,始見路旁餘薪爨灰,知為中火之地。”
(2).中官。古官名。《左傳·昭公十七年》“ 大曍氏 以龍紀” 孔穎達 疏引 漢 服虔 曰:“ 炎帝 以火名官……中官為中火。”
英文翻譯
1.【醫】pyretic stroke
成語(Idiom):中火
發音(Pronunciation):zhōng huǒ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中等程度的火勢或熱度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中火是指火勢或熱度處于中等程度的狀態。這個成語中的“中”表示中間、適中的意思,“火”則代表火勢或熱度。用來形容火勢不過旺不過弱的狀態。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中火可以用來形容各種事物的狀態,如火勢、烹飪過程、情感等。在烹飪中,中火表示適中的火候,可以保持食材的原味和口感。在描述情感時,中火可以表示情緒的平穩和溫和,不過激也不過于冷淡。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中火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左傳·昭公二十三年》一書中。故事中,齊國公子糾去楚國求婚,楚國國君問他對楚國是否有敵意,公子糾回答說:“非敢有敵意,中火之心也。”意思是他心中沒有惡意,只是表達了一種中等程度的關心和好感。從此,中火成為了形容心態中適中的態度和情感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中火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形容詞“中”和名詞“火”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烹飪時,要控制火候,保持中火。
2. 他的情緒一直保持著中火狀態,不會過于激動也不會過于冷漠。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中火與烹飪過程聯系起來,想象在烹飪時需要控制火候,使火勢保持在適中的狀態。這樣可以幫助記憶中火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火相關的成語,如旺火、熊熊烈火等,可以擴展對成語的理解和應用。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今天我在廚房看到媽媽用中火煮湯,湯的味道很好。
2. 初中生(13-15歲):他的成績一直保持在中火狀態,不會太好也不會太差。
3. 高中生(16-18歲):在面對考試時,我們要保持中火狀態,既不悲觀也不過于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