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意
基本解釋
◎ 用意 yòngyì
[purpose;intention] 居心,動機或意圖
你這么說是什么用意
近義詞
英文翻譯
1.intention; meaning; purpose
詳細解釋
(1).猶立意。 漢 陸賈 《新語·道基》:“伎巧橫出,用意各殊。” 宋 陳鵠 《耆舊續聞》卷二:“學文須熟看 韓 、 柳 、 歐 、 蘇 ,先見文字體式,然后更考古人用意下句處。” 清 姚鼐 《張仲絜時文序》:“吾文用意與俗殊,以不敢背吾師之教,子為我定之。”
(2).謂用心研究或處理問題。《東觀漢記·馬防傳》:“ 防 言:‘ 宣帝 時五將出征,其奏言 匈奴 候騎得 漢 馬矢,見其中有粟,即知 漢 兵出,以故引去。以是言之,馬當與穀。’上善其用意微至,敕下調馬穀。”《北齊書·李繪傳》:“孤在 晉 ,知 山 東守唯卿一人用意。及入境觀風,信如所聞。” 唐 韓愈 《論孔戣致仕狀》:“﹝ 戣 ﹞今年纔七十,筋力耳目,未覺衰老,憂國忘家,用意深遠。”
(3).意向;意圖。 漢 王充 《論衡·順鼓》:“夫《春秋經》但言鼓,豈言攻哉?説者見有鼓文,則言攻矣。夫鼓未必為攻,説者用意異也。” 唐 杜甫 《別張十三建封》詩:“眼中萬少年,用意盡崎嶇。”《官場現形記》第四六回:“ 中國 所以鑄造龍元,原是想出法子抵制外國洋錢的意思,就同老師單吃本土,不吃洋煙,同一用意。” 鄒韜奮 《個人的美德》:“我問他什么用意,他說改造社會,要以身作則。”
(4).著意;留意。 唐 李中 《贈胊山孫明府》詩:“買將病鶴勞心養,移得閒花用意栽。”《清平山堂話本·快嘴李翠蓮》:“到晚來能仔細,大門關了小門閉;刷浄鍋兒掩廚柜,前后收拾自用意。”《兒女英雄傳》第四回:“卻説那公子雖然走了幾程路,一路的梳洗吃喝拉撒睡,都是嬤嬤爹經心用意服侍。”
成語(Idiom):用意
發音(Pronunciation):yòng y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用心思考和策劃,意圖。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用意是指通過思考和策劃來達到某種目的或者實現某種意圖。它強調了行動背后的深思熟慮和用心。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用意常常用來描述某人的行為或者某種計劃的目的和意圖。它可以用于日常生活中的各種情況,例如工作中的策劃、商業談判中的意圖、個人行為中的目的等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用意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左傳·僖公二十五年》中。當時,晉國的公子重耳在逃亡途中受到了齊國的幫助。為了表達感激之情,公子重耳打算以玉器回報齊國。但是,他又擔心齊國會因此而對晉國產生不利的用意。因此,他在送禮時特意在禮物上刻下了“用意”兩個字,表示自己的用心和意圖。后來,人們就用“用意”來形容行動背后的用心和意圖。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用意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分別是“用”和“意”。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每一舉動都有深思熟慮的用意。
2. 這個計劃的用意是為了提高工作效率。
3. 她的微笑背后隱藏著一絲不可告人的用意。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以下方法記憶用意這個成語:
1. 將“用”字和“意”字分別與“行動”和“目的”聯系起來,用來強調行動背后的用心和意圖。
2. 將成語用意與相關的例句一起進行記憶,以幫助理解和應用。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用意相關的成語,例如“別有用心”、“用心良苦”等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寫這篇作文的用意是為了表達對爸爸媽媽的感謝。
2. 初中生:他的禮物背后一定有什么用意,我們要小心應對。
3. 高中生:老師提出這個問題的用意是為了讓我們思考生活中的道德問題。
4. 大學生:在職場中,我們要善于洞察別人的用意,以便更好地應對各種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