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甕春
基本解釋
酒名。 明 楊珽 《龍膏記·開閣》:“今朝何幸也挹清芬,莫惜相傾玉甕春。”
成語(Idiom):玉甕春 (yù wèng chūn)
發(fā)音(Pronunciation):yù wèng chū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年紀很大的人依然保持著青春的心態(tài)和活力。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玉甕春這個成語中的“玉甕”指的是玉石制成的容器,而“春”則代表年輕和活力。成語的意思是指一個人年紀已經(jīng)很大,但卻仍然保持著年輕的心態(tài)和精力,不受年齡的限制。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玉甕春常用于形容年紀較大的人仍然充滿活力、精神煥發(fā)的狀態(tài)。可以用來夸獎老年人保持積極向上的心態(tài),也可以用來鼓勵年輕人要保持年輕的心靈和活力。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玉甕春這個成語最早出現(xiàn)在明代文學家馮夢龍的小說《警世通言》中。故事中,有一個名叫楊婆婆的老人,年紀已經(jīng)很大,但卻依然充滿了活力和青春的心態(tài)。她的鄰居們都很驚訝,紛紛稱贊她是“玉甕春”,形容她的精神狀態(tài)像春天一樣年輕。
成語結(jié)構(gòu)(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語 + 玉甕春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老張雖然已經(jīng)七十歲了,但他依然是個玉甕春,每天都充滿活力。
2. 她已經(jīng)退休多年了,但她的精神狀態(tài)依然像個玉甕春,總是充滿熱情和活力。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玉甕”形象化為一個年紀很大的人,但他的心是由玉石制成的,代表他依然保持著年輕的心態(tài)和活力。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年老有關(guān)的成語,例如“垂垂老矣”、“白發(fā)蒼蒼”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的奶奶已經(jīng)七十歲了,但她還是個玉甕春,每天都帶我去公園玩。
2. 初中生:盡管他已經(jīng)退休多年,但他的思維依然靈活,可以說是個玉甕春。
3. 高中生:雖然他已經(jīng)年過花甲,但他的學習熱情和活力卻像個玉甕春一樣。
4. 大學生:盡管他已經(jīng)是個老教授了,但他的研究熱情和創(chuàng)新精神依然如玉甕春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