鞴鷹紲犬
成語(Idiom):鞴鷹紲犬
發音(Pronunciation):bè yīng xiè quǎ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比喻人被束縛、限制,無法展現自己的才能和能力。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鞴,指束縛牲口的繩索;鷹,指高飛捕食的鳥;紲犬,指用繩子綁住的狗。成語“鞴鷹紲犬”形象地比喻人受到限制和束縛,無法自由發展和施展才華。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人才被限制或才能無法得到充分發揮的情況,可以用來批評或警示那些受到制約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成語“鞴鷹紲犬”源于《史記·平津侯列傳》。故事中,韓信被項羽所限制,在楚軍中無法施展才能,最終被迫離開。后來,韓信投奔劉邦,展現了自己的才華。因此,人們用“鞴鷹紲犬”來形容那些才能被限制的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體部分為“鞴鷹紲犬”,沒有修飾詞或者補充成分。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這個崗位上只是個鞴鷹紲犬,無法發揮自己的才能。
2. 她的才華被束縛,像一只鞴鷹紲犬一樣無法自由飛翔。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將“鞴鷹紲犬”分解為三個詞語,分別記憶其含義,然后聯想鞴鷹紲犬的形象,想象一只被繩子束縛的鷹和狗,無法自由飛翔或奔跑,從而記住該成語的意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韓信的故事,以及其他類似的成語,如“束手無策”、“囊中羞澀”等,來擴展對成語的理解和運用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小學生:我的爸爸在公司里只是一個鞴鷹紲犬,不能發揮自己的才能。
初中生:我覺得學校的規定太多了,我們好像成了鞴鷹紲犬,沒有自由發展的空間。
高中生:社會上的一些制度和觀念限制了很多人的發展,他們成了鞴鷹紲犬,無法施展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