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妃
基本解釋
(1).仙女。《云笈七籤》卷二五:“玉妃忽見,其名 密華 ,厥字 鄰倩 。” 宋 楊萬里 《雪后霜晴元宵月色特奇》詩:“先煩玉妃整羽衛,次遣青女褰云關。” 清 陳澧 《甘州》詞:“休腸斷,玉妃煙雨,謫墮人間。”
(2).指 楊貴妃 。 唐 陳鴻 《長恨歌傳》:“見最高仙山,上多樓闕,西廂下有洞戶,東嚮,闔其門,署曰:‘玉妃太真院’。”
(3).指梅花。 唐 皮日休 《行次野梅》詩:“蔦拂蘿捎一樹梅,玉妃無侶獨裴回。” 宋 汪元量 《越州歌》:“鼇山燈月照人嬉, 宣德門 前萬玉妃。” 宋 陳與義 《和張矩臣水墨梅五絕》之三:“粲粲 江 南萬玉妃,別來幾度見春歸。”
(4).指雪花。 唐 韓愈 《辛卯年雪》詩:“白霓先啟涂,從以萬玉妃。” 清 金農 《游天壇值雪》詩:“璿房璚室路幽微,晨降云軿萬玉妃。”
成語(Idiom):玉妃(yù fēi)
發音(Pronunciation):yù fēi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美麗的女子或皇后。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玉妃一詞由“玉”和“妃”兩個字組成。在古代,玉是一種珍貴而美麗的寶石,常被用來比喻美女。而“妃”是指王后或皇后的稱號。因此,玉妃成語通常用來形容美麗的女子或皇后。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玉妃這個成語可以用于形容女子的美貌,特別是那些容貌出眾、令人贊嘆的女性。它可以用于日常生活中的夸獎或贊美,也可以用于文學作品、詩歌或小說中來描繪女主角的美麗。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玉妃一詞最早出現在《史記·項羽本紀》中。故事發生在中國秦朝末年,當時項羽是一個非常英勇的將領,他的妃子虞姬被譽為玉妃。虞姬美麗動人,才藝出眾,深得項羽的寵愛。然而,最終項羽戰敗,虞姬選擇了與項羽一同殉國。這個故事使得玉妃一詞成為了美麗和忠誠的象征。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體成語的結構為“玉妃”,沒有特殊的修飾。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她的容貌如玉妃般美麗動人。
2. 這位歌手被譽為現代的玉妃。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虞姬是項羽的玉妃,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虞姬的美麗和忠誠,從而記住玉妃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虞姬和項羽的故事,以及其他與美女相關的成語,如“閉月羞花”、“沉魚落雁”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她長得像一位玉妃,大家都喜歡和她玩耍。
2. 初中生:這位女演員的美貌堪比古代的玉妃。
3. 高中生:她的容貌和氣質都如同玉妃一般,讓人難以忘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