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攝
基本解釋
佛教語。謂菩薩為攝受眾生歸依佛法而常行的四事。布施攝:惠以財物、佛法等;愛語攝:善言慰喻;利行攝:行善利人;同事攝:分身示現,隨機教化。語本《摩訶般若波羅蜜經·聞持品》:“是諸菩薩行菩薩道時,以四事攝無量百千眾生,所謂布施、愛語、利行、同事。” 唐 道綽 《安樂集》卷下:“此念佛三昧即具一切四攝六度。”
成語(Idiom):四攝(sì shè)
發音(Pronunciation):sì shè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四攝是一個描述能力超群、統領全局的人的成語。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四攝意思是一個人能夠同時掌握、管理、指導四個方面的事物,表明他的能力非常出眾,能夠勝任多項任務。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四攝可以用于形容領導者、管理者、教師或其他具有全面能力的人。它可以用來贊美一個人在工作、學習或生活中的卓越能力,也可以用來鼓勵自己追求全面發展。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四攝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史記·卷九·秦始皇本紀》中。秦始皇統一六國后,他任命了一些能力出眾的人來管理國家事務。其中有一位叫趙高的官員,他能夠同時掌握軍事、政治、外交和經濟等多個方面的事務,因此被稱為“四攝”。這個成語就是從趙高的才能而來。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四攝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四”和“攝”兩個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公司中是一個四攝的人,能夠同時管理多個部門的工作。
2. 她是一位四攝的教師,能夠兼顧教學、管理和教育研究等多個方面的工作。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四攝的發音“sì shè”與“司機”聯想起來。司機在開車時需要同時掌握方向盤、油門、剎車和擋位等多個操作,所以可以將司機形容為一個四攝的人,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類似的成語,如“三思而后行”、“五谷豐登”等,可以幫助擴展詞匯量,并提高對漢語語言和文化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希望將來成為一個四攝的醫生,能夠同時照顧病人的身體和心理健康。
2. 初中生:我媽媽是一個四攝的家庭主婦,她能夠照顧家庭、教育孩子、做飯和打理家務。
3. 高中生:我爸爸是一個四攝的企業家,他能夠管理公司的生產、銷售、人力資源和財務等多個方面。
4. 大學生:我希望將來成為一個四攝的科學家,能夠同時從事科研、教學、創新和社會服務。
希望以上學習指南能夠幫助你更好地理解和運用成語“四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