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瘡痍滿目 (chuāng yí mǎn mù)
發音(Pronunciation):chuāng yí mǎn mù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戰爭或災難后的景象悲慘、破壞嚴重。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瘡痍滿目意為“傷口和瘡痕遍布,眼前盡是破敗景象”,形容戰爭、災難等造成的破壞和悲慘景象。這個成語強調了悲痛和痛苦的程度,形象地描述了災難帶來的破壞和毀滅。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常用于形容戰爭、自然災害、社會動蕩等情況下的悲慘景象。可以用來描述戰爭后的廢墟、災害后的破壞、社會動蕩后的衰敗等情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瘡痍滿目最早出現在《左傳·哀公十一年》中,原文為:“瘡痍滿目,猛獸敢顧。”后來成為了一個獨立的成語。故事中的“瘡痍滿目”形容了戰敗的景象,強調了悲慘和破壞的程度。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瘡痍滿目由四個漢字組成,其中“瘡痍”指的是傷口和瘡痕,“滿目”表示充滿了的意思。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戰爭過后,這個城市變成了瘡痍滿目的廢墟。
2. 震后的村莊瘡痍滿目,幾乎沒有一棟房子完好無損。
3. 這個國家經歷了多次戰爭,瘡痍滿目,人民生活艱難。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想象一個人滿臉瘡痍,眼前盡是破敗景象,這樣的畫面很容易讓人感到悲傷和痛苦。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
1. 了解其他形容悲慘景象的成語,如“鴉雀無聲”、“一片狼藉”等。
2. 研究歷史上的戰爭和災難,了解瘡痍滿目這個成語的實際應用場景。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戰爭過后,這個城市變得瘡痍滿目,沒有人愿意再住在那里。
2. 初中生(13-15歲):地震后,整個村莊變成了瘡痍滿目的廢墟,人們無家可歸。
3. 高中生(16-18歲):這個國家經歷了多次戰爭,瘡痍滿目,人民生活陷入困境。
4. 大學生及以上:歷史上有許多戰爭和災難,留下了瘡痍滿目的景象,提醒我們珍惜和平與安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