拷認
成語(Idiom):拷認
發音(Pronunciation):kǎo rè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拷問、審訊時,被拷打得不得不承認罪行。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拷認是由“拷”和“認”兩個詞組成的成語。拷指的是一種刑罰手段,即用刑具拷打受審者;認指被拷打得不得不承認罪行。拷認的含義是指在受到強大的壓力或威脅下,被迫承認自己的錯誤或罪行。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拷認這個成語常用于描述在強大的壓力或威脅下,被迫承認錯誤或罪行的情況。可以用于諷刺、批評或描述某人在困境中不得不承認錯誤的局面。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拷認這個成語最早出自明代的小說《水滸傳》。故事中,宋江為了保護晁蓋的妻子李瓶兒,被官府拷打審問。在拷打過程中,宋江被迫承認了殺死梁山泊人馬的罪行,最終導致了后來梁山泊起義的發生。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拷認是由“拷”和“認”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屬于動賓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警方的拷打下,嫌疑犯不得不拷認自己的罪行。
2. 老板的威逼利誘下,員工拷認了自己的過失。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聯想成“拷問”和“承認”的組合詞語。拷問是一種刑訊手段,而承認則代表被迫承認罪行。通過聯想這兩個詞語,可以更容易記住拷認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相關的成語,如拷貝、拷貝粘貼等,以擴大詞匯量和理解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小明在考試中作弊被老師發現,不得不拷認自己的錯誤。
2. 初中生:在警察局的審問中,嫌疑人拷認了自己參與了搶劫案。
3. 高中生:政府部門拷打環境污染企業,迫使其拷認了違法行為。
4. 大學生:面對嚴重的學術不端行為,學生們應該勇于拷認自己的錯誤并接受處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