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铓
基本解釋
指書法戈腳的筆鋒。 清 吳偉業 《項黃中家觀萬歲通天法帖》詩:“棗木鐫來波磔非,牋麻搨就戈鋩失。”參見“ 戈腳 ”。
成語(Idiom):戈铓
發音(Pronunciation):gē mā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勇猛有力。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戈,古代一種兵器,戈铓指的是戈的銅制刀刃。形容人勇猛有力,能夠打破敵人的防御。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人的勇猛有力,尤其是在戰斗或競技場合中。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戈铓一詞最早出現在《左傳·宣公十二年》中,記載了魯國大夫公叔痤戰勝敵人的故事。公叔痤在戰斗中使用戈铓,展現出了他的勇猛和力量。后來,戈铓成為形容人勇猛有力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戈铓是一個名詞性成語,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揮舞著戈铓,英勇地沖向敵人。
2. 這位運動員如同戈铓一般,力量驚人。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戈铓的發音“gē māng”聯想為“格猛”,表示人的格局很大,非常勇猛。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通過閱讀古代戰爭史或歷史小說,了解更多關于戈铓的使用和戰斗技巧。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他揮舞著戈铓,打敗了壞人。
2. 初中生(13-15歲):這位運動員的力量就像戈铓一樣強大。
3. 高中生(16-18歲):他的勇猛如同戈铓,無人能敵。
4. 大學生及以上:在競爭激烈的職場上,只有擁有戈铓般的勇猛才能立于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