邦翰
基本解釋
《詩·大雅·板》:“大邦維屏,大宗維翰。” 毛 傳:“翰,干也。”后因以“邦翰”喻國家的中堅之臣。 唐 王維 《京兆尹張公德政碑》:“五代相 韓 ,七葉侍 漢 ,及我圣朝,亦生邦翰。” 趙殿成 箋注:“《詩·大雅》:‘大邦維屏,大宗維翰。’ 毛萇 傳:‘翰,榦也。’邦翰者,互文借用為邦家楨榦之臣也。”
成語(Idiom):邦翰
發音(Pronunciation):bāng hà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國家或組織的領導者才干出眾,能夠統治眾多人民。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邦翰是由“邦”和“翰”兩個字組成的成語。邦指的是國家,翰指的是筆。邦翰原指國家之筆,后來引申為指國家的領導者。邦翰常常用來形容一個國家或組織的領導者才干出眾,能夠統治眾多人民。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邦翰這個成語通常用于形容政治家、領導者或者國家的統治者。可以用來贊美那些有才干、能夠帶領國家或組織繁榮發展的領導者。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邦翰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后漢書·楊震傳》中。據傳,楊震是東漢末年的一位宰相,他以才干卓越而聞名于世。當時,朝廷發生了一次大災害,百姓生活困苦。楊震為了幫助百姓渡過難關,親自到田間地頭耕種,鼓勵百姓努力工作。最終,災害過去,百姓生活逐漸好轉。有人對楊震贊嘆道:“楊震真是邦翰啊!”意思是楊震就像是國家之筆,能夠帶領國家走向繁榮。從此以后,邦翰這個成語就開始廣泛流傳。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邦翰的結構是“邦”+“翰”,其中“邦”是名詞,指國家;“翰”是名詞,指筆。兩個字的組合形成了一個形容詞成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是一位真正的邦翰,能夠帶領國家走向繁榮。
2. 這個組織的領導者是一位有著邦翰之才的人,他能夠統一大家的力量。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住邦翰這個成語。邦翰的發音與“棒漢”相似,可以想象一個國家的領導者就像是一根棒子,能夠引領整個國家向前發展。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你可以進一步學習中國古代的政治家和領導者,了解他們的才干和貢獻。同時,你也可以學習其他與領導才干相關的成語,例如“明主”、“賢能”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們的班主任真厲害,是一位邦翰,能夠帶領我們班同學一起進步。
2. 初中生:毛主席是中國的邦翰,他領導我們建立了一個獨立、強大的國家。
3. 高中生:習近平主席是現代中國的邦翰,他領導我們國家取得了許多重大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