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籍
基本解釋
猶言不勞,不須。籍,通“ 藉 ”。《周書·文帝紀上》:“此乃行路所知,不籍一二談也。”
成語(Idiom):不籍
發音(Pronunciation):bù jí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不負責任、不負義務、不履行職責。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不籍是指不履行職責,不負責任,不盡義務。形容一個人不負責、不守信用,不履行自己應盡的責任或義務。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某人不履行工作職責、違背諾言、不守信用、推卸責任等情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左傳·僖公十四年》中有一則故事,故事中,晉國國君公子重耳被迫流亡,他的朋友公孫弘答應幫助他,但后來卻違背了諾言。公子重耳在流亡途中,途經公孫弘的家鄉,本以為可以得到幫助,但公孫弘卻對他推卸責任。因此,人們就用“不籍”來形容公孫弘不履行諾言、不負責任的行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動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答應了幫忙,結果卻完全不籍。
2. 作為領導,不履行職責是不可取的。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不籍”理解為“不計”,即不計較、不負責任。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成語的相關知識,如成語的起源、演變過程,以及與成語相關的文化背景。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說過要幫我一起做作業,結果卻不籍了。
2. 初中生:老師讓我們每天讀書,但有些同學卻不籍,連續幾天都沒看書。
3. 高中生:作為學生會成員,他應該負責組織活動,可他卻不籍,導致活動一團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