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康
基本解釋
社會太平安寧。 三國 魏 曹叡 《野田黃雀行》逸句:“四夷重譯貢,百姓謳吟詠太康。” 唐 李白 《流夜郎聞酺不預》詩:“北闕圣人歌太康,南冠君子竄遐荒。”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十一》:“亂不生於亂,而生於太康之時。”
成語(Idiom):太康
發音(Pronunciation):tài kā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的品德高尚、行為正直。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太康是一個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太”意為極其、非常,表示程度的強調;“康”意為安定、平安,表示人的品德高尚、行為正直。太康這個成語形容一個人的品德高尚,行為正直,非常值得尊敬和稱贊。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太康這個成語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的品德高尚、行為正直,可以用于夸獎和贊美他人的優秀品質。例如,在表揚一個朋友的時候,你可以說:“他一直都是一個太康的人,值得我們學習和尊敬。”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太康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中國古代的歷史故事。相傳,夏朝的第五位君主太康,他在位期間勤政愛民,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使國家繁榮昌盛,人民生活安定幸福。太康的治理之道被后人稱為“太康之治”,成為中國古代治國理政的典范。因此,人們用“太康”這個成語來形容一個人的品德高尚、行為正直。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太康是一個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太”是形容詞,表示程度的強調;“康”是形容詞,表示人的品德高尚、行為正直。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做事一向太康,從來不會說謊。
2. 她是一個太康的人,總是樂于助人。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與夏朝太康的故事聯系起來記憶這個成語。想象太康的治理之道如同陽光一樣照耀著人民,使國家繁榮昌盛,人民安定幸福。這樣的形象可以幫助記憶太康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夏朝的歷史和太康的治理之道,了解更多關于夏朝的文化和社會發展。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是一個太康的人,經常幫助別人。
2. 初中生:她的品德非常太康,受到了老師和同學的贊揚。
3. 高中生:作為學生會主席,他的領導能力和品德都是太康的。
4. 大學生:他在志愿者工作中表現出的太康精神令人敬佩。
5. 成年人:他一直以來都是一個太康的人,為人正直,值得信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