亸剝
成語(Idiom):亸剝(luó bō)
發音(Pronunciation):luó bō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把東西剝得干干凈凈,一點兒也不剩。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亸剝是一個動詞成語,由“亸”和“剝”兩個字組成。亸的意思是剝去,剝的意思是剝離,去掉。亸剝的意思是將某物剝離、去掉,使其變得干干凈凈,沒有一點兒留下。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亸剝多用于形容將某物徹底剝離、去除,使其一絲不留,常用于描述對財富、權力等的剝奪。也可用于形容剝奪某人的名譽、尊嚴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亸剝這個成語來源于《左傳·僖公六年》:“亸剝其官。”這句話的意思是“剝奪他的官位”。這個故事發生在春秋時期,齊國僖公六年,齊國大夫鮑叔牙因為不滿朝廷政策,被剝奪了官位。后來,人們用“亸剝”來形容剝奪某人的權力、地位等。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亸剝是一個動詞成語,由兩個字組成,常用于形容剝奪某物或某人的東西。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經過多年的努力,終于亸剝了貧窮的外衣,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2. 這場戰爭亸剝了他們的財富和尊嚴。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住亸剝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水果被剝皮的過程,剝去果皮后,果肉變得干干凈凈,一點兒也不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學習更多相關的成語,如“亡羊補牢”、“一網打盡”等,可以拓展對成語的理解和應用。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把蘋果亸剝得干干凈凈,一點兒也不剩。
2. 初中生:這部電影亸剝了觀眾的情感,讓人感到心情沉重。
3. 高中生:這個政府亸剝了人民的權力,導致社會不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