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唇枯舌
基本解釋
猶言舌敝唇焦。布,通“ 膊 ”。《晏子春秋·外篇上十一》:“窮困無以圖之,布唇枯舌,焦心熱中。今君不辱而臨之,愿君圖之。” 吳則虞 集釋引 于鬯 云:“布,蓋讀為‘膊’……《説文·肉部》云:‘膊,乾肉也。’是膊以乾肉為本義,引伸之,蓋凡乾皆可曰‘膊’。‘膊唇’者,謂乾唇也。”
成語(Idiom):布唇枯舌
發音(Pronunciation):bù chún kū shé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說話或者勸說的語氣極為辛苦費力,嘴唇干燥,舌頭發干。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布唇枯舌是一個形容極為辛苦費力的說話情形的成語。布唇指嘴唇干燥,枯舌指舌頭發干。這個成語常用來形容說話時非常吃力、費勁,甚至連話都說不利索的情況。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可以用來形容說話時非常吃力費勁,例如在演講、辯論或者勸說他人時,如果感到自己的嘴唇干燥,舌頭發干,可以使用這個成語來形容自己的情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史記·扁鵲倉公列傳》中有一則故事,說的是扁鵲醫術高超,能夠治療疾病。有一天,扁鵲遇到了一個患有口干舌燥癥狀的病人,病人形容自己的嘴唇干燥,舌頭發干,說話非常費勁。扁鵲聽后,用藥治療了病人,病人的癥狀得到了緩解。后來,人們就用“布唇枯舌”來形容說話費勁、嘴唇干燥、舌頭發干的情況。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四個漢字組成的成語,結構簡單明了。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一連說了一個小時,口干舌燥,真是布唇枯舌。
2. 在演講比賽中,他緊張得嘴唇都布唇枯舌了。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來記憶這個成語。想象自己在一個非常干燥的環境中,嘴唇和舌頭變得非常干燥,說話非常費力,就可以聯想到“布唇枯舌”。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說話或者勸說有關的成語,例如“口若懸河”、“滔滔不絕”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小學生:我上課時說了很長時間的話,嘴巴都布唇枯舌了。
初中生:他在辯論賽上緊張得嘴唇都布唇枯舌了,但還是堅持說完了自己的觀點。
高中生:在模擬聯合國會議上,我代表國家發言時嘴唇布唇枯舌,但還是努力說服其他代表支持我們的提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