撥給
成語(Idiom):撥給(bō gěi)
發音(Pronunciation):bō gěi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按照一定的比例或數量分配給某人或某物。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撥給是一個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撥指分配、給指贈送。撥給的基本含義是按照一定的比例或數量分配給某人或某物。這個成語常用于描述分配資源或分配權益的行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撥給這個成語常用于政府、組織或個人分配資源、權益的情境中。可以用來描述政府撥給貧困地區救災物資,或者公司撥給員工福利,甚至可以用來形容個人將自己的財產或資源分配給他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撥給一詞最早出現在《左傳·襄公二十五年》中,形容齊國國君襄公分配土地給百姓。后來,這個成語逐漸演變為形容分配資源或權益的行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賓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政府撥給了貧困地區大量的救災物資,幫助他們渡過了難關。
2. 公司每年都會撥給員工一定的年終獎,作為對他們工作的認可。
3. 父親將自己的遺產撥給了兩個兒子,讓他們共同管理。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撥”字與分配資源的場景聯系起來,比如想象自己在撥打電話,將資源分配給其他人。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通過學習其他與資源分配相關的成語,如“分文不取”、“均分”等來擴展對撥給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把糖果撥給了每個同學,大家都開心地笑了。
2. 初中生:學校撥給了我們新的圖書館,讓我們有更好的學習環境。
3. 高中生:政府每年都會撥給貧困地區資金,幫助他們改善生活條件。
4. 大學生:畢業后,我計劃將一部分薪水撥給父母,回報他們多年的養育之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