凜絜
成語(Idiom):凜絜(lǐn jié)
發音(Pronunciation):lǐn jié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嚴肅而威嚴的樣子。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凜絜是由“凜”和“絜”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凜指嚴肅、威嚴,絜指整齊、規矩。凜絜形容人的舉止莊重、態度嚴肅,給人以肅穆、威嚴之感。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凜絜多用來形容人的舉止、態度或氣質,常用于正式場合、莊重的環境,如重要會議、莊嚴的典禮、廟宇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據說,凜絜最早出現在《左傳·宣公十五年》的記載中。故事發生在公元前公元前587年,楚國大夫子貢從晉國回到楚國,楚國君王宣王接見了他,子貢舉止莊重、嚴肅,給宣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宣王贊嘆道:“子貢的舉止真是凜絜啊!”從此,凜絜成為形容莊重舉止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凜絜是由兩個形容詞組成的成語,結構簡潔明了。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莊嚴的典禮上,他凜絜的舉止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 她的凜絜氣質使她在人群中顯得與眾不同。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凜”和“絜”兩個字形象化,幫助記憶。可以想象“凜”字中有一把鋒利的劍,象征嚴肅和威嚴;“絜”字中的“ㄧ”字像一個直立的人,象征整齊和規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通過閱讀相關的古代文學作品、了解古代禮儀等方式進一步學習和理解凜絜的意義和用法。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進教室時,同學們都凜絜地站起來,向老師問好。
2. 初中生:在升旗儀式上,我們要凜絜地舉起右手,向國旗致敬。
3. 高中生:領導來學校視察時,我們要凜絜地行走,舉止莊重。
4. 大學生:面試時,我們要凜絜地坐著,保持自信的姿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