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標同伐異
發音(Pronunciation):biāo tóng fá y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評價事物時只看其與自己相同之處,而忽視其與自己不同之處。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標同伐異是由“標”、“同”、“伐”、“異”四個字組成的詞語。其中,“標”表示標準,意味著以某種標準來評價事物;“同”表示相同,指與自己相同的事物;“伐”表示批評、攻擊,意味著對與自己不同的事物進行批評;“異”表示不同,指與自己不同的事物。整個成語的意思是只看到與自己相同的地方,而忽視與自己不同的地方。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常用于批評那些只看重自己觀點而不愿接受不同意見的人,以及那些只關注自己利益而忽視他人利益的行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這個成語的具體故事起源目前尚無確切記載,但它反映了中國傳統文化中重視包容和尊重他人觀點的價值觀念。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要由“標”、“同”、“伐”、“異”四個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總是標同伐異,不愿接受其他人的意見。
2. 在團隊合作中,不應該只看重自己的觀點,而應該尊重他人的意見,避免標同伐異的行為。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標同伐異”與“只看同不看異”進行聯想,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意思。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相關的成語,如“同流合污”、“異曲同工”等,以擴展詞匯量和理解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們班的小明總是標同伐異,不愿和其他同學一起玩。
2. 初中生:有些同學在班級討論中只關注自己的觀點,而不愿接受其他人的意見,這種標同伐異的行為不太好。
3. 高中生:在學術討論中,我們應該尊重不同的觀點,而不是輕易標同伐異。
4. 大學生:大學是一個開放的環境,我們應該學會欣賞不同的聲音,而不是一味標同伐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