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龕
基本解釋
嵌佛像之石室或神櫝。 唐 李嶠 《宣州大云寺碑》:“豈可使車轍馬跡,獨銘於 西弇 之山:佛影龍龕,不紀於 東林 之石。” 唐 歐陽詹 《智達上人水精念珠歌》:“得之玓瓅羣奇中,龍龕 鷲嶺 長隨躬。”
成語(Idiom):龍龕(lóng kān)
發音(Pronunciation):lóng kā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比喻人們心存崇敬,將重要的事物放在心頭。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龍龕是古代供奉神龕的一種形式,通常是用石頭或木頭制成,形狀像龍的頭部。成語“龍龕”比喻人們心存崇敬,將重要的事物放在心頭,不敢忘記。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人們對重要的事物或人物持有崇敬、珍視的態度,也可用來形容人們對傳統文化、歷史遺跡等的尊重和保護。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成語“龍龕”最早出現在明代楊慎《臨川集》中的《龍龕記》一文中。故事講述了一個人將自己心中的圣人像供奉在家中的龍龕上,表示對圣人的尊敬和崇拜。后來,這個故事成為了成語“龍龕”的來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成語“龍龕”由兩個漢字組成,沒有特定的詞序。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把對祖國的熱愛放在了心中的龍龕上。
2. 她把對父母的感激之情供奉在心靈的龍龕上。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龍龕”想象成一座供奉著重要事物的神龕,通過形象化的記憶幫助記憶該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了解更多有關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神龕和供奉習俗的知識,以加深對成語“龍龕”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把我的夢想供奉在心中的龍龕上。
2. 初中生:他把對老師的敬重之情供奉在心靈的龍龕上。
3. 高中生:她把對文化傳統的尊重放在了心中的龍龕上。
4. 大學生:我把對優秀作品的欣賞之情供奉在心靈的龍龕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