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厲
成語(Idiom):揭厲(jiē lì)
發音(Pronunciation):jiē l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揭露真相,揭發惡行。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揭厲源自《左傳·昭公十一年》:“若揭厲乎!”意為揭露真相,揭發惡行。這個成語通常用來形容揭露事實真相,揭發壞人壞事。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揭厲常用于表達揭發不公正、不正當行為,揭露真相的意思。可以用于各種場合,如新聞報道、法庭辯論、社會批評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左傳》是中國古代一部重要的歷史文獻,其中的故事和人物對于中國文化有著深遠的影響。成語“揭厲”的故事源于《左傳·昭公十一年》中的一段記載。據記載,春秋時期,晉國發生了一起冤案,有人誣陷了一個無辜的人。當時的昭公得知真相后非常憤怒,他大聲說:“若揭厲乎!”意思是要揭露真相,揭發惡行。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賓結構,動詞“揭”表示揭露,賓語“厲”表示真相或惡行。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揭厲了那個貪官的貪污行為。
2. 他勇敢地揭厲了公司內部的腐敗現象。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揭厲”與揭露惡行的意思聯系起來,形象地想象一個人揭開一個蓋子,揭露出里面的不好的東西。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揭厲相關的成語,如“揭竿而起”、“揭瘡疤”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7-12歲):老師告訴我們要勇敢揭厲不正當行為。
2. 初中生(13-15歲):我們應該學會揭厲違法亂紀的行為。
3. 高中生(16-18歲):媒體的報道揭厲了一些政府官員的腐敗行為。
4. 大學生及以上(18歲以上):我們要勇于揭厲社會上的不公正現象,為正義發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