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鎮
基本解釋
出任地方長官。《宋書·廬陵獻王義真傳》:“﹝ 義真 ﹞出鎮 歷陽 。未之任而 高祖 崩。” 宋 范正敏 《遯齋閑覽·剛果而和》:“ 程丞相 琳 ,性嚴毅,無所推下,出鎮 大名 。” 明 沉德符 《野獲編·吏部·鄭蔣翁婿》:“或云 蔣 方秉銓, 鄭 謀出鎮,為勢所脅取。”《紅樓夢》第七八回:“ 賈政 乃道:‘當日曾有一位王爵,封曰 恒王 ,出鎮 青州 。’” 郭沫若 《<孔雀膽>故事補遺》:“ 西靖王 阿魯 者, 世祖 太子 真金 子 答剌麻八剌 之子,以 至順 元年封 西靖王 出鎮 陜西 。”
成語(Idiom):出鎮
發音(Pronunciation):chū zhè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高官離開原來的崗位,被派往其他地方擔任重要職務。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出鎮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出”表示離開,而“鎮”表示擔任重要職務。出鎮的含義是指高官離開原來的崗位,被派往其他地方擔任重要職務。這個成語通常用來形容高官被調任或晉升到更高的職位。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出鎮這個成語多用于形容官員的調動或晉升。比如,可以用于描述某位市長被調到省級機關擔任重要職務,或者某位將軍被派往邊境地區擔任指揮官。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出鎮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官制。在古代,官員根據職位的高低分為九品官員,從一品到九品。當一個官員晉升到高品級的職位時,他會被調離原來的崗位,被派往其他地方擔任更重要的職務。這個過程就被形容為出鎮。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出鎮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出”表示離開,而“鎮”表示擔任重要職務。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因表現出色,被調離原來的職位出鎮省府。
2. 這位將軍被派往邊境地區出鎮,負責維護邊疆安全。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以下方法記憶出鎮這個成語:
1. 將“出”字和“鎮”字分別記憶:將“出”字與離開的意思聯系在一起,將“鎮”字與擔任重要職務的意思聯系在一起。
2. 聯想成語的含義:想象一個高官被調離原來的崗位,被派往其他地方擔任重要職務的情景,以幫助記憶出鎮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對成語感興趣,可以繼續學習其他與官員調動相關的成語,比如“調兵遣將”、“離任”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的爸爸被調到另一個城市出鎮了。
2. 初中生:這位市長因為表現出色,被調到省府出鎮。
3. 高中生:這位將軍被派往邊境地區出鎮,負責保衛國家安全。
4. 大學生:我希望畢業后能被調到外地出鎮,擔任一份重要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