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闕
基本解釋
宮殿的中門。《史記·扁鵲倉公列傳》:“ 虢 君聞之大驚,出見 扁鵲 於中闕。”
成語(Idiom):中闕
發音(Pronunciation):zhōng què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中間的間隔或空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中闕是指文字或音樂中的中間間隔或空缺。它可以用來形容詩詞中的句子或音樂中的樂章之間的空白部分。在文字創作中,中闕常常被用來表示意境的轉變或情感的抒發。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中闕常常出現在古代詩詞、音樂作品或書法中。在現代生活中,我們也可以用中闕來形容一段話中的停頓或思考的間隔。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中闕最早出現在古代詩詞中,如《詩經》中的《采薇》:“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歸曰歸,歲亦莫止。”這里的“薇亦作止”就是指采薇的過程中停下來,形成了中闕。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中闕屬于形容詞短語,由兩個漢字組成,沒有固定的詞序。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演講中有很多中闕,給人一種懸念的感覺。
2. 這首音樂作品的中闕處,讓人感受到了深深的思考和內心的變化。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中闕”拆分為“中”和“闕”,中表示中間,闕表示間隔或空缺。通過將詞語拆分來理解其含義,有助于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學習古代詩詞和音樂作品,了解其中的中闕的運用。同時,也可以學習相關的成語,如“中庸”、“中流砥柱”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我在寫作文時,遇到了中闕,不知道怎么繼續下去。
2. 初中生(13-15歲):這首詩的中闕讓我想到了人生的起伏和變化。
3. 高中生(16-18歲):這首音樂作品的中闕表達了作曲家內心的情感轉變。
4. 大學生及以上:他的演講充滿了中闕,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