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自喜
基本解釋
猶言不自思量?!?a href="/r_ci_9ed8a813edca1cb766b941c9fc895586/" target="_blank">史記·外戚世家》:“帝非我不得立,已而棄捐吾女,壹何不自喜而倍本乎!”《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 韓御史 良久謂丞相曰:‘君何不自喜?’”《史記·酈生陸賈列傳》:“足下甚苦,暴衣露冠,將兵助 楚 討不義,足下何不自喜也?” 清 黃生 《義府·不自喜》:“諸云不自喜,即今俗云好不思量之意。必當時方言如此?!?/p>
成語(Idiom):不自喜
發音(Pronunciation):bù zì xǐ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不自我陶醉,不自滿自足。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不自喜是指一個人不自我陶醉,不自滿自足。它強調了謙虛謹慎的品質,警示人們不要因為自己的成就而驕傲自滿,而應保持謙遜和謹慎的態度。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此成語可用于各種場合,特別是在表達謙虛謹慎的時候。它可以用來提醒自己或他人不要過于自滿,要保持謙遜的態度。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不自喜的故事有很多版本,其中一種版本是關于戰國時期的齊國大夫孟嘗君。孟嘗君是一個非常聰明能干的人,他被任命為齊國的宰相。然而,他并沒有因此而驕傲自滿,反而更加努力工作,為國家做出更多貢獻。這個故事告訴人們,不要因為自己的成就而驕傲自滿,要保持謙虛的態度。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成語“不自喜”由三個漢字組成,分別是“不”、“自”和“喜”。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雖然獲得了很多成就,但他始終不自喜。
2. 雖然他是公司的老板,但他對自己的工作總是保持謙虛的態度,從不自喜。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不自喜”與“自滿自足”的相反概念聯系起來,幫助記憶。同時,可以結合故事起源中的孟嘗君的形象,將謙虛和努力工作的態度與不自喜聯系起來。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謙虛、謹慎相關的成語,如“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幼兒園學生:我拿到了第一名,但我不自喜,要更加努力學習。
2. 小學生:我考了滿分,但我不自喜,要繼續保持好成績。
3. 初中生:雖然我在比賽中獲得了冠軍,但我不自喜,要繼續努力提高。
4. 高中生:盡管我考上了理想的大學,但我不自喜,要在大學里更加努力學習。
5. 大學生:我在實習中表現出色,但我不自喜,要繼續磨礪自己的專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