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姍姍來遲
發音(Pronunciation):shān shān lái chí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或事物遲到或行動緩慢。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姍姍來遲是由兩個相同的“姍姍”組成的,表示動作緩慢、遲到。其中,“姍”指緩慢、輕柔,“來遲”表示遲到。整個成語意味著某人或某事遲遲不到或行動緩慢。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人遲到,也可用于形容事物遲遲不來或行動緩慢的情況。可以用來批評某人遲到,或形容某事進展緩慢。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史記·項羽本紀》記載了一個故事。楚漢相爭時,漢軍攻打楚國,項羽派出了公子無忌去迎戰。無忌卻遲遲未到,項羽十分焦急,便用“姍姍來遲”來形容無忌的行動緩慢。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姍姍(形容詞)+ 來遲(動詞短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約定好的時間,卻姍姍來遲。
2. 這個項目一直在籌備,進展姍姍來遲。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姍姍來遲”與“山山水水”進行聯想,因為發音相似。想象一個人在山山水水的風景中緩慢地走來,就可以記住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時間有關的成語,例如“一刻千金”、“日新月異”等,來擴充詞匯量,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小明上課總是姍姍來遲,老師生氣了。
2. 初中生:我等了半個小時,他才姍姍來遲。
3. 高中生:我們的計劃進展姍姍來遲,需要加快進度。
4. 大學生:他約會總是姍姍來遲,讓人很不耐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