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解釋
詞語解釋
dōng míng xī yìng ㄉㄨㄙ ㄇㄧㄥˊ ㄒㄧ ㄧㄥˋ東鳴西應(東鳴西應)
謂各方面互有聯(lián)系,互相影響。 蔡元培 《歐美國學會叢刊發(fā)刊詞》:“海通以來……自一縷一針之細故,以至政治風俗之大端,無不東鳴西應,速於郵命。”
成語詞典已有該詞條:東鳴西應
成語(Idiom):東鳴西應
發(fā)音(Pronunciation):dōng míng xī yì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東邊發(fā)出聲音,西邊立即回應,形容各方面的人或事物互相呼應、相互配合。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東鳴西應是一個比喻,用來形容各方面的人或事物互相呼應、相互配合的情況。它源自于中國古代的軍事戰(zhàn)爭。在戰(zhàn)場上,當敵軍一邊發(fā)出聲音或信號時,友軍立即做出相應的反應,以保持戰(zhàn)斗的連貫和協(xié)調。這個成語也可以用來形容團隊合作、協(xié)調一致的情況。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在日常生活中,東鳴西應可以用來形容團隊合作、協(xié)調一致的情況。比如,在工作中,團隊成員之間相互配合,每個人都能及時響應并完成自己的任務,就可以說他們是東鳴西應。此外,這個成語也可以用來形容社會上各個方面的人或事物相互呼應、相互配合的情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東鳴西應的具體故事起源并沒有明確的記載,但它源自中國古代的軍事戰(zhàn)爭。在古代戰(zhàn)爭中,士兵之間需要相互配合,以保證戰(zhàn)斗的連貫和協(xié)調。東鳴西應這個成語就是從這樣的戰(zhàn)斗場景中演化而來的。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東鳴西應是一個由四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東”和“西”分別表示方向,而“鳴”和“應”則表示發(fā)出聲音和回應的動作。這個成語的結構簡潔明了,容易理解。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這個團隊中,大家都能夠東鳴西應,相互配合,所以工作進展非常順利。
2. 在比賽中,隊員們的默契配合,就像是東鳴西應一樣,讓我們取得了勝利。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lián)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自己站在東邊,發(fā)出聲音,然后立即聽到西邊回應的聲音,形成一個互相呼應、相互配合的情景。這樣的聯(lián)想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類似的成語,比如“鳴金收兵”、“鳴鑼開道”等,來豐富對成語的理解和運用。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們班級的同學們在活動中都能夠東鳴西應,一起完成任務。
2. 初中生:在團隊作業(yè)中,我們互相配合,東鳴西應,取得了好成績。
3. 高中生:學校組織的志愿者活動中,大家都能夠東鳴西應,共同完成社會服務。
4. 大學生:在學術研究中,我們與其他學院的同學進行合作,東鳴西應,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