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開
基本解釋
公文用語,援引來文時用之。 明 唐順之 《條陳海防經略事疏》:“ 嘉靖 三十七年十月二十五日節該欽奉勅書內開將來海防一應合行事務,爾有所知見,查照兵部原題條奏以聞。”《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關系文件集·外交部副部長章漢夫致印度駐華大使賴嘉文的照會》:“我謹收到您一九五四年四月二十九日照會,內開……”
成語(Idiom):內開
發音(Pronunciation):nèi kāi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內心敞開,坦率真誠。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內開是一個形容詞,用來形容一個人內心坦誠、真實、敞開。它強調一個人不虛偽、不做作,表現出真實的情感和思想。內開的人通常不會隱藏自己的真實想法,而是直言不諱,坦率地表達自己的意見。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內開常用于描述一個人的性格特點,形容那些真實、直率、坦誠的人。它可以用來贊美一個人的個性,也可以用來指責一個人過于直言不諱、缺乏圓滑。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內開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一個故事。相傳,戰國時期,齊國有一個叫孟嘗君的大臣,他非常坦率直言,不拘小節,不畏強權。有一次,孟嘗君上朝時,國王對他說:“你內心真實坦誠,不虛偽,我很欣賞。”于是,人們就用“內開”來形容孟嘗君的性格特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成語“內開”由兩個字組成,第一個字“內”表示內心,第二個字“開”表示敞開、展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是一個內開的人,從不掩飾自己的真實想法。
2. 她的性格內開,與人為善,很受大家的喜愛。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內開”想象成一個人內在的花朵,展開、敞開,象征著內心的坦誠和真實。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坦誠、真實相關的成語,如“心直口快”、“開誠布公”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喜歡內開的朋友,因為他們不會說謊。
2. 初中生:老師說我們要內開,不要抄襲別人的作業。
3. 高中生:內開的人更容易與人建立真實的友誼。
4. 大學生:內開是一個重要的品質,可以幫助我們在職場上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