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和拳
基本解釋
◎ 義和拳,義和團 Yìhéquán,Yìhétuán
[the Boxers;Yihetuan,corps of Righteousness and Harmony] 于1900年試圖用暴力把外國侵略者驅逐出中國、并強迫本國基督教徒放棄基督教信仰的秘密會社的成員
詳細解釋
起自十九世紀初的我國以農民、手工業者和其他群眾為主體的民間結社,同白蓮教和八卦教有源流上的關系。最初流行于 山東 、 河南 等地,采用白蓮教的經典和教義進行宣傳,以設拳廠、練拳術的方式組織群眾。1896年在 山東 反對外國教會斗爭中, 曹州 出現大刀會, 德州 一帶則有 朱紅燈 領導的義和拳。此后義和拳更利用設神壇、喝符水等活動,鼓舞群眾不怕洋槍洋炮,進行反侵略斗爭。1899年,改義和拳為義和團,逐步由 山東 擴展到 華北 各省。參見“ 義和團 ”。
成語(Idiom):義和拳
發音(Pronunciation):yì hé quá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為了維護正義和公平而斗爭的力量。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義和拳是中國傳統武術中的一種拳法,也是一種成語。義和拳以“義和”為核心,強調在斗爭中堅持正義和公平。這個成語用來形容為了維護公正和正義而奮斗的力量和精神。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在社會、政治、法律等領域中為了公正和正義而奮斗的人或組織。也可以用于形容個人在面對不公平和不正義時堅持自己的原則和價值觀。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左傳·僖公二十二年》中記載了一個故事。公元前548年,魯國國君僖公在位時,有一個叫義和的人,他以拳法維護正義,幫助人民解決紛爭。后來,他因為一次與對方斗爭中受傷而去世,人們為了紀念他,將他的名字和拳法命名為“義和拳”。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義和拳是一個四字成語,由兩個意義相關的詞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一直秉持著義和拳的精神,為社會公正而努力。
2. 在面對不公平的對待時,他毫不退縮,展現出了義和拳的勇氣。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將義和拳的拳法形象化,想象一個拳擊手堅持正義和公平地打擊不公正的事物,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學習更多關于中國傳統武術的知識,了解其他武術拳法的特點和起源。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們應該像義和拳一樣,勇敢地站出來保護弱者。
2. 初中生:在面對欺凌時,我們要像義和拳一樣堅持正義,不屈服于惡勢力。
3. 高中生:只有通過憲法和法律的保護,我們才能實現社會的義和拳精神。
4. 大學生:作為年輕一代,我們要傳承和發揚義和拳的精神,為社會的公正和正義而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