犧罇
成語(Idiom):犧罇
發音(Pronunciation):xī zū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為國家、民族等事業而獻出生命或犧牲個人利益的精神。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犧罇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犧”意為犧牲,指為大義而奉獻自己;“罇”意為酒器,代指個人利益。整個成語的意思是舍棄個人利益、為了更高尚的事業而犧牲自己。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犧罇一詞常用于形容為了國家、民族、家庭或其他重要事業而不顧個人得失的精神。可以用來贊美那些為了正義而舍棄個人利益的人,也可以用來鼓勵他人追求更高尚的目標。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莊子·徐無鬼》中有一則寓言故事,講述了徐無鬼與王孫善交好的故事。徐無鬼是個貧窮的人,但他非常樂于助人,與王孫善結交后,經常幫助王孫善解決困難。有一天,王孫善遭遇困難,徐無鬼不顧自己的貧窮,將家中唯一的酒罇賣掉,幫助王孫善渡過難關。后人以此故事形成了成語“犧罇”。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要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為了保護家人,不惜犧罇,付出了一切。
2. 這位護士為了抗擊疫情,犧牲了自己的假期,真是一位犧罇的英雄。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犧罇”的發音和意義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在犧牲自己的個人利益時,手中的酒罇被破壞,象征著個人利益的舍棄。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犧罇類似的成語,如“舍己為人”、“忘我奉獻”等,來擴展對于奉獻精神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為了保護小動物,不顧自己的安全,真是一個犧罇的小英雄。
2. 初中生:為了社區的安全,我們應該像犧罇一樣,積極參與環境保護活動。
3. 高中生:在追求個人夢想的同時,我們也要有犧罇的精神,為社會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