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解
基本解釋
(1).舊時斷裂四肢、分解骨節的酷刑。《晉書·石季龍載記下》:“﹝ 季龍 ﹞又誅其四率已下三百人,宦者五十人,皆車裂節解,棄之 漳水 。” 宋 孔平仲 《續世說·方正》:“ 顏杲卿 為 安祿山 所擒…… 祿山 怒甚,縛於 東都 中橋南頭,從西第二柱節解之,比氣絶,大駡不息。”
(2).草木枝葉殘謝脫落。《國語·周語中》:“天根見而水涸,本見而草木節解。” 韋昭 注:“本,氐也。謂寒露之后十日,陽氣盡,草木之枝節皆理解也。”《文選·左思<吳都賦>》:“草木節解,鳥獸腯膚。” 呂延濟 注:“言草木凋落。” 宋 蘇軾 《中山松醪賦》:“爛文章之糾纏,警節解而流膏。”
(3).謂樂曲節奏分明。《文選·馬融<長笛賦>》:“牢剌拂戾, 諸 賁 之氣;節解句斷, 管 商 之制也。” 呂向 注:“ 管仲 、 商鞅 二人,皆有斷決之材,笛聲節曲相解,句度斷決,則 管仲 、 商鞅 之制度也。”
(4).剖開竹節。喻順利無阻。 清 章學誠 《文史通義·為謝司馬撰<楚辭章句>序》:“他若定其二十五篇以后《漢志》,章剖句析,不必斤斤求合而自能以意逆志,可以一空前人之支離附合,與余夙所疑者不啻冰釋而節解也。”
英文翻譯
1.【醫】articular cavity;joint articulation
節解(jié jiě)
發音:jié jiě
基本含義:指節儉而富有智慧地解決問題。
詳細解釋:節解是一個由“節”和“解”兩個字組成的成語。節指節儉、節約,解指解決、解答。節解的含義是指在解決問題或處理事務時,既要節約資源,又要富有智慧,以達到最好的結果。
使用場景:節解常用于形容一個人在處理事物時,既能節約資源,又能聰明地解決問題。可以用于贊揚一個人具有節儉、節約的品質,同時又能善于解決問題。
故事起源:關于節解的故事,最有名的是《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中的故事。虞卿是戰國時期趙國的大臣,他為了幫助趙國節約開支,提出了許多節約的措施,從而得到了趙國君主的贊賞。
成語結構:節解是一個由兩個單音節詞組成的成語,屬于形容詞短語。
例句:
1. 他在公司里工作時,總是能夠節解各種難題。
2. 這個項目的成功,離不開團隊成員們的節解精神。
記憶技巧:可以將節解的發音“jié jiě”與“節約解決”進行聯想,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意義。
延伸學習:了解更多關于節約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可以進一步學習相關的成語和詞語,如節約、解決、智慧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 小學生:我要學會節解,不浪費食物。
- 初中生:我們班上的班長總是能夠節解各種問題。
- 高中生:節解是一種聰明的解決問題的方式,我們應該學會這種能力。
- 大學生:在大學生活中,我們要學會節解各種學習和生活上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