邦甸
基本解釋
(1).古代稱王都郊外的地方。《書·武成》:“邦甸侯衛(wèi),駿奔走,執(zhí)豆籩。” 孔 傳:“邦國甸侯衛(wèi)服諸侯皆大奔走於廟執(zhí)事。”
(2).泛指京城管轄的地區(qū)。 南朝 宋 謝莊 《為八座江夏王請封禪表》:“異采騰於軫墟,紫煙藹於邦甸。” 元 柯丹丘 《荊釵記·堂試》:“簡命分專邦甸,報國存心文獻。” 清 顧炎武 《北岳廟》詩:“赫赫我 皇明 ,區(qū)分入邦甸。” 王蘧常 匯注:“《明史》志《地理》一: 陽曲縣 為京師所統(tǒng)一百一十六縣之一,故曰‘區(qū)分入邦甸’也。”
成語(Idiom):邦甸
發(fā)音(Pronunciation):bāng dià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國家的疆域和領土。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邦甸一詞由兩部分組成,邦指國家,甸指疆域和領土。邦甸的基本含義是指國家的疆域和領土,也可以用來表示一個國家的版圖和邊界。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邦甸這個成語多用于描述國家的邊疆、疆域和領土范圍。可以用來形容國家的廣袤領土,也可以用來指代國家的邊境地區(qū)。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邦甸一詞最早出現在《左傳·昭公八年》中,原文是“邦甸廣袤”。這句話是描述齊國的疆域廣闊,意思是齊國的版圖遼闊。后來,邦甸逐漸演變?yōu)橐粋€成語,用來表示國家的疆域和領土。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邦甸是一個由兩個詞組成的成語,邦和甸分別是兩個單獨的詞語,合在一起形成了邦甸這個成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國家的邦甸遼闊,周圍被大山環(huán)繞。
2. 邦甸之內,疆域廣袤,資源豐富。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邦甸想象成一個國家的邊界線,邊界線內的就是邦甸,表示國家的疆域和領土。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中國的地理知識,了解各個國家的疆域和領土范圍,增加對邦甸這個成語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這個國家的邦甸很大,有很多美麗的風景。
2. 初中生:邦甸是國家的重要組成部分,保護好它是每個公民的責任。
3. 高中生:邦甸的邊界是國家的門戶,必須加強邊防工作。
4. 大學生:邦甸的疆域和領土范圍決定了一個國家的國力和影響力。
希望以上關于“邦甸”的學習指南能對你有所幫助!